1-2 学习的指南
原文
Jim:关于你说的”太傻的世界“,也许我并不理解,但是似乎很多教导灵性呀、觉醒的书籍,都在教类似的概念,诸如《当下的力量》之类的书籍,你说的”太傻的世界“和这种教导觉悟、觉醒的,有什么不同吗?另外,你说的”认识自己“好多地方也说过,可是我并不觉得我多么不认识自己呀。就算你说,我还没找到我自己的真正的世界,可我并不觉得还有什么其他的世界需要我去寻找吧,能在自己生活中快乐、努力和创造价值,难道不是最完美的世界了吗?
Taisha:你说的很多教导觉醒呀、觉悟的书籍,还有一些宗教典籍,也包括很多励志呀、发展自我呀、开发思维的力量之类的书籍,他们和《太傻天书》都没有区别。你要是能把任何一本真正地彻底读懂,你都会从那里走上太傻的道路。
但是这些书,即使你只是读过了,你却并没有真的读懂。你其实对每本书都是浮光掠影而已,然后在大脑病毒的固执和嘲笑中说:”这本书没什么嘛,我都懂了。“然后被你的大脑病毒击败,放弃了那些书的探讨。就好像《太傻十日谈》,即使他是留学领域的经典,又有几个人真的读懂了呢?当然,如果你非要说,明明这些书是不一样嘛,怎么会没有区别?这只能告诉你,区别只是你自己制造的麻烦。当然每本书虽然最终的目标是相同的,但是教导太傻道路的焦点和途径不同,例如你说的《当下的力量》那本书,就是教导你突破时间幻觉的一个技巧,如果你真的能将拿一个技巧用到极致,你什么其他的书都不用,就可以走到太傻道路的第二步了,可惜,真正看懂那本书的人也很少。
至于你说你找到的世界就已经很满意了,你觉得你也没多么不认识自己,这只是你大脑病毒的惯用伎俩罢了。你真的觉得自己是快乐的吗?快乐的你是不应该遇到任何困惑和忧虑的,但是你却经常陷入困惑和忧虑,而你的大脑病毒却不停地和你说:”每个人都是这样,这就是生活,忍忍就过去了。“你其实知道,你并不是完全的满意,也不是完全的快乐。完全的满意和快乐的人是不会去追逐所谓新的满意和新的快乐的。如果你还在寻找,还在追逐,那你肯定其实还没有找到。只是你大脑的病毒不停的和你说”太傻并不存在,你不可能找到你所谓的世界“这样的话而已。
真正找到的唯一指标,就是你不再寻找了。真正找到自己世界的人,会彻底理解太傻的生活原则:”无需选择,不必追逐“。当你找到”太傻世界“的时候,你就不会再进入任何的追逐,这也是你真正读懂这本书或者任何一本书,并找到自己世界的明显的标志。
可惜,很多人会抱着你刚才那种观念,觉得没有什么”太傻的世界“,自己也很了解自己,然后放弃这本书,就好像他们过去放弃每一本真正可以改变他们生活的书一样,当你被你大脑的病毒完全感染而不相信一切的时候,这个人已经死去了。而你,现在还在读《太傻天书》,说明你的感染程度还不深,还对世界有希望,还在愿意寻找自己,还承认自己有不懂的事物,所以,你还有回到一个纯净的大脑,并找到自己世界的机会。
Jim:一百个人只有一个会读懂这本书?这个可有点让人望而却步,你刚才不是说,这本书是很通俗易懂并应该很有趣的书吗?既然这样,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读不完,而且只会有一个人能读懂呢?就算《太傻天书》的指南里面,也才说,十个人也会有一个人读懂那本书呢。
Taisha:读这本书和留学的人读《太傻十日谈》的实际经历是类似的,即使那本书已经成为留学领域的必读经典了,十个人也只会有五六个人认真读完,也许会有三四个人会喜欢那本书,而真正读懂那本书的人,即使《太傻十日谈》已经出版五年了,十个人里面也确实只有一个。不过这已经算很高的比例了。真正读懂一本书的人,不仅仅会理解作者的意思,而且会真正地在实践中改变了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你过去也喜欢过很多书,但是哪几本是真正改变了你的吗?
如果你在类似豆瓣、当当的书评中看到有人说:”这本书不是谈留学,而是谈生活和世界的,我在这本书的帮助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个人才是读懂了。注意,不仅仅只是喜欢或者赞赏,而是真的用这本书来改进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了,这本书才发挥了它自己真正的价值。但是能领悟到这个层次的人十个人中确实只有一个。
而其他的人到底是被什么阻碍了呢?他们只是被自己,被他自己的固执、习惯和大脑病毒的偏见阻碍了。你看有多少人看了多少遍《太傻十日谈》,原来怎么做申请,之后仍旧怎么做申请,原来怎么生活,之后还怎么生活,你就知道,他只是自己觉得懂了,其实没有懂。
而为什么读这本书一个人受到的阻碍会更大,以至于只会有不到一半人会真的读完呢?之所以大部分读不完,不是因为这本书有多么深奥难懂,而是因为与《太傻十日谈》那样主要解决实际问题,只偶尔敲击一下每个人的思维模式的误区相比,《太傻天书》是更直接地与每个人那种依赖了几十年的大脑思维习惯和固执的思维模式偏见交锋的书籍。因此这本书也会受到你的大脑病毒最强有力的抵制。你的大脑病毒恐惧这本书,因为他们知道这本书将把那些盘踞在你大脑几十年的病毒一层层的清理干净,所以,你的大脑病毒将会组织你所经历过的最顽固的抵抗清理病毒的战役。
当你读这本书的每一段的时候,你的大脑的病毒都会和你说:”这个我懂,那个我知道,这个其实和我想的一样,那个基本是瞎扯吧,这个我看过,那个其实就是什么什么意思“等等,一旦当你的大脑病毒开始这样的思维的时候,这就是你大脑病毒的抵抗的开始。你的大脑病毒永远不希望你做什么真的改变,它希望你一辈子都用那些基于时间和分离的思维方式的养料喂养它,他们会在你读这本书的每时每刻都不停的和你说:”这些你都懂,书里什么都没有,你读这些是浪费时间。“于是会有一半以上的读者,还没有读完这本书的前三章,就会觉得”这些我一直都懂“,然后扔开这本书。这和那些看了《太傻十日谈》前几章,就觉得和其他留学书籍没什么不同,而放弃那本书的过程是一样的。
不过,就算你的大脑病毒顽固地这么和你说”你不用读这本书“,这本书即使在前三章,也会有很多明显读者根本不知道的事情,或者想都没有想过的东西,那些东西会吸引每一个读者继续读下去。之所以还是会有那么多人无法读完《太傻天书》,另外一个原因是,当大脑病毒在无法用”那些我早就知道了“的大旗抵抗这本书的时候,大脑病毒会举起另外一面大旗:怀疑和恐惧。
你的大脑会和你说:”那些都是瞎扯的,怎么会有那种事情呢?怎么可能有太傻呢?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无限完整智慧的自己,你就是一个卑微的可怜虫罢了。那个不是专家、不是学者、也不是大师的叫Taisha这么怪异名字的家伙,怎么会知道金字塔、外星人、外星世界、宇宙层次这些。什么前世未来、超越时间都是瞎扯的!要是有,科学家不是早证明了吗?怎么可能真的有什么《哈利波特》那样的魔法世界呢?他怎么可能真的教你魔法还送给你魔法道具呢?这都是不可能的,他就是魔鬼,这是一场骗局,千万别相信他!太傻是根本不存在的,你的大脑也根本没什么病毒,太傻就是想给你洗脑而已……“你的大脑病毒会一直和你唠叨个不休,你会发现你怎么也堵不住那些你自己养几十年的病毒的嘴巴,知道你顺利的被你的大脑的病毒打败,回到你原来的样子。
总之,就是因为你一旦找到你自己的太傻,在太傻的智慧的指引中,你就绝不会再听大脑病毒的那些绕圈子的唠叨了,也不再会用大脑病毒来制造你生活中的那些麻烦和矛盾了,所以你的大脑病毒会变换着所有它能使用的招数,来让你放弃这本书。因此,要是一百个读者,最后真的有三四十个人,真的能读完这本书,这本书在对大脑病毒的战役上,就是取得了一个巨大的成功了。
Jim:可是,如果有三四十个人真的读完这本书,为什么只会有一个人读懂呢,这个比率比《太傻十日谈》还低十倍呢?就算读佛经、圣经,也比这个比例高吧。
Taisha:我向你保证,因为这本书通俗易懂,最后读懂这本书的比率,肯定是佛经、圣经这类书的读者的千百倍。你想想,佛经、圣经之类的宗教经典,都流传几千年了,要是十万人里真的有一个人读懂了,这个世界早就不这样了。
就好像无数人都通读甚至可以背诵圣经、佛经,又有几个人能真的明白呢?什么力量阻碍了他们呢?大脑的病毒将是你看到的最顽固不化的对手。在你自己养了几十年以后,他们几乎无所不在。你要是觉得,读了几遍《太傻天书》,掌握了一些技巧和原则,就可以打败这些大脑病毒了,你肯定还是在被你大脑病毒感染并麻醉的状态。你的大脑病毒依旧会制造一种“我什么都懂了”的幻觉,让你真的觉得你已经没有病毒了,而实际上,如果你的生活没有发生整个颠倒过来的那种彻底清醒的“重生”的感觉,你肯定就还是被你大脑病毒控制着。
不过就算大脑病毒再顽固,还是有成功的人的,人类历史上层出不穷的智者、圣人还是会经常可以找到的,对吗?他们都是对大脑病毒战斗的胜利者,他们的很多教导也流传于世界,而这些书和《太傻天书》都一样,没有区别。 所以,大部分读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都会觉得,这本书似乎有点计较、反复,甚至啰嗦,为什么要那么细致地去分析每个思维模式,还从各个角度反复讲解呢?原因其实只有一个,这是唯一能清理干净你大脑病毒的方式。你要是觉得,你拿着几条至理名言,就可以掌握真理,改变一切了。你似乎以前这种至理名言学了不少吧,你真的学会任何一条了吗?你要是只是要简单道理,你就觉得自己可以掌握真理,那就去读《太傻天书》正文好了。
至于《太傻天书》一百个读者里真的读懂这本书的那个人,他会真的从这本书掌握创造的力量,并会将这种力量应用在他的生活中,因为他清除了大脑的病毒,他会彻底地从过去颠倒的生活模式中脱离出来,他会有一种觉醒或者重生的感觉,并真正地理解这本书所描述的道路原来是那么的真实,即使这个人在一开始读的时候,似乎在读玄幻小说一样的感觉,他在走上了太傻道路的第一步的时候,会了解,原来真的有这条道路呢!这种重生的清醒的觉悟,在很多书籍里都用不同的方式提到过,其实都一样,没有区别。
走上太傻道路的那个人会在这条道路上看到爱与创造的智慧,并会真的知道如何在生活的每一刻创造奇迹。他还会有机会看到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只是当做奇迹和魔法的奇特风景。关于太傻道路的第一步,在前三章打好基础后,会从第四章开始正式教导。不过,大部分读者,在走到那一章之前,就会被自己的大脑病毒打败了,更不要提能理解这本书并走上太傻第一步了。
就算你,Jim,你也许会觉得你可以无困难地掌握《太傻十日谈》的真正的教导,你也同样会觉得你是可以轻松掌握任何一门考试,完成任何一个其他人会觉得很困难的工作,也是在金融投资领域游刃有余的未来之星,但是,我都不确定你是否能在第四次谈话之后一段时间真正走上太傻道路的第一步。如果到第六次谈话的时候,你还没有走上第一步,你估计就已经被你的大脑暂时地打败了,你以后还会有机会,不过,那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对于我来说,1%的读者的成功比例,这已经是很高的比例了。一百个人里即使有一个会因为这本书能走上太傻的第一步,那真的就是巨大的成就了。想想,一万个读者里面竟然会有一百个人仅仅因为这本书而走上太傻第一步,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和兴奋的事情呀。
不过,《太傻天书》你是不可能读一遍就读懂的,因为你现在还根本不会读书。我建议读者先耐心地通读一遍,然后再以每天一章的速度,花一个月的时间读三到四遍,你就可以某种程度地到达入门的位置了。但是,即使这样读也不是“真正的读书”,你不可能通过这样读而成为一百个人里的那个读懂这本书的人,究竟什么样的读书才是“真正的读书”,我们会在最后一次谈话中来教导。即使现在我说了,你也肯定不会真的这么去读书的。
Jim:可是,我要是觉得我读懂了,我怎么知道我是走上你说的第一步了呢?估计未来觉得自己读懂了的人会不少呢,就算是真的“天书”都不会一百个人只有一个人承认自己能懂吧。
Taisha:你的大脑病毒已经开始抵抗了。当你说“就算这本书是真的天书”的时候,你的大脑在和你说:“这个世界不会有真的天书的,别信这个人和你瞎扯了。”在未来类似这样大脑抵抗的情况无穷无尽,一些我会给你指出,大部分你得自己去对付,如果我每一次都给你指出,这本书就会变得啰嗦无比。
你懂了吗?每次你面对这个问题,你会发现你的大脑病毒是一个多么顽固的对手,这也是我们在未来会反复地从各个角度讲解一些概念,而你的大脑却会反复地说:“这些我都懂了,干吗还反复地说呢?”就好像大部分读者都会认为《太傻十日谈》有些啰嗦一样,可是,即使那么反复重申一些重要的东西,十个人里面也还是只有一个人读懂了那本书,读懂那本书的人,肯定会理解那些反复强调的部分的意义。
这本书和《太傻十日谈》相比,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你要是真的懂了,你会无可否认地用它教导的去创造,去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你不可能一边说你懂,然后又和过去一点变化都没有。一个真正读懂这本书的人,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就好像我刚才说的“重生”的感觉,一点都不是夸张,如果你还没有体会到那种彻底颠倒过来的感觉,肯定是你没读懂。
没有病毒的大脑只会看到你本来的样子,那就是奇迹的样子,如果你还不会施展任何奇迹,也无法创造任何的事情,还是觉得你自己是一个要在未来的不确定的命运中努力挣扎的一个人,你肯定还是被病毒感染着的。注意,我说的奇迹不是什么比喻,在没有大脑病毒的时候,你不管是创造一个新的大金字塔,还是只是创造一个伟大的企业,或者只是找到一个你合适的爱人,都不用任何的教导,你自然就会,那是你本来的样子。
当然,就算一个人走上了太傻第一步,甚至走到了以后的步骤,学会了奇迹的创造,他每天最主要的任务,还是继续清理自己大脑的病毒。这些大脑病毒的顽固是你难以想象的。你随时松懈一下,他们就会快速地从你不察觉的角落生长起来,你看为什么大部分大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冥想呢?清空你的思想——冥想,是最直接地清理你大脑病毒的锻炼。我们以后会教导很多更具体的清理大脑病毒的锻炼,但是,你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事情,随着这本书的深入,你会理解,为什么这本书,这本清理大脑病毒的教程,一定要这么写。
当然,就算你暂时被你的大脑病毒打败了,也没什么关系,人类的大脑病毒几千年都一直在阻碍人类认识自己的过程,所以,就算你再被打败一次,也不用伤心,你只是无数被打败的人中的一个而已。
太傻和《太傻天书》既然已经站在时间之外,就无所谓等待与不等待、耐心与不耐心。你会一次次地被大脑病毒打败,一次次地放下这本书,然后你又会一次次地拿起这本书的,再次重新开始清理大脑病毒的战役。无论放弃多少次,你还是会回来,直到你最终学会这本书,从这本书离开这个时间的囚笼,这本书也在那一刻真正地成为“你的最后一本书”。然而,时间并不存在,它只是你自我体验的工具而已,每一次你放下这本书,只是无谓地增加你在这个世界漂流的时间而已。
所以,我们会说这本书是你的最后一本书,这是真的,这本书既然教导你超越时间,怎么会自己还在时间之内呢?时间就是让你自我学习和理解的工具,如果这本书还没有成为你的最后一本书,唯一的原因,只是你还没有做好战胜大脑病毒的准备而已,你早晚会打败你的大脑病毒的。所以,即使你暂时地被大脑打败,也不要去责备自己,责备自己也是大脑的病毒之一。一旦你还在责备自己,你肯定是还没有学会这本书。
一个真的读懂这本书的人,他会肯定地知道,自己已经走上太傻的道路了。这种变化因为实在太显著了,所以不可能有人走上了,还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走上了。如果你在第六次谈话还没有体验到这种重生一般的变化,我就只能用我过去的经历和体验来作讲解了,不过这样效果会差一些。所以,我会尽力地帮助你,让你在那之前,走上第一步的。
当一个人走上太傻的第一步的时候,他会称自己为太傻的老师。他会戴上太傻的魔法墨镜,并向世界宣称,我是太傻。就是在这种宣称中,他已经开始找到他自己真正的身份,也在走向他自己真正的世界。他会更努力地向着太傻道路的第二步,甚至第三步努力。注意,我刚才说魔法墨镜,你肯定又以为我在作比喻。你肯定会拿到一个真的墨镜,还有和那个墨镜配合的魔法。到第四次谈话后,我就会给你。
Jim:真的还有第二步和第三步吗?那些步是会学会魔法,或者变成像某些耶稣、佛陀大师一样的人吗?你现在是第几步了?
Taisha:第二步的道路,因为是创造和智慧的道路,这本书从第五章开始会很详细地讲解。在第二步的道路上,你会知道如何创造一切,不管是财富、权力、爱情或者生活的一切经历。但是,尽管教导和道路明确,这本书的读者,一万个人里面估计也不会有一两个能完全地走上第二步,他们同样是被自己阻碍了,或者在第一步走上了什么岔路。不过,即使不能体验太傻第二步完全的创造与智慧,在太傻第一步,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和一些美妙的体验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太傻第二步也是你获得清晰的与太傻沟通的步骤,你将完全地拥有太傻的智慧。太傻的第二步是任何奇迹的基础。
而太傻的第三步,是奇迹的道路。这本书就算出版以后十年、乃至五十年,估计都不一定会有超过一个人是从这本书走上太傻第三步的。不过这本书会给出打开奇迹之门的钥匙,并指出通向奇迹之门的明确的道路。
这本书对太傻第一步的讲解,真正的力量的讲解,是最详尽的,其实从这一次谈话的开始,我们就一直在为第一步的跨越打基础了。不过这个事情虽然我说一百个人只会有一个读懂,这个事情,其实没多难,全世界有上千万人都能做到的事情,能有多难呀,这其实比教一个根本不喜欢跑步的人去跑马拉松,还要更容易。Jim,我知道你也刚跑完马拉松,全世界有上千万的人都能跑马拉松吧,全世界现在已经在太傻第一步的人也有这么多。
太傻第一步,在太傻练习的指导下,练习两到三个月,只要你不放弃,你是肯定可以走上太傻第一步的。只不过,就和跑马拉松一样,大部分没跑过步的人,听到这个词就会觉得不可理喻,或者直接觉得这个事情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他们其实都可以跑马拉松,他们只是被自己阻碍了而已。这和你走在大街上对所有人说,我可以教你们创造一个伟大的企业一样,也基本不会有人理你。
至于太傻第二步,创造和智慧的步骤,这本书会给出具体的指南、技巧和步骤,但是不会像第一步那样把所有的细节、误区、岔路都谈清楚。如果未来能有上千人因为这本书走上太傻第一步,他们肯定会要求第二步更详细的指导,说不定未来我会出一本《太傻第二步》呢。
而太傻第三步,我们会给出大门的钥匙和方向,能不能真的有读者走到,得看每个人自己的努力了。不过每个走到太傻第二步的人,都会清晰地和内在的太傻建立沟通,并获得无微不至的指导,太傻会给每个人指明具体第三步的道路和途径的。
至于你说魔法那些事情,那些都只是简单的思维创造规则的使用罢了。思维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所有的魔法只是基于思维的力量对规则的使用而已。你现在之所以觉得自己不会魔法,原因不是因为你没有魔棒或者不会咒语,而是你大脑的病毒一直在告诉你:“没有魔法那回事,都是瞎扯的。”所以,是你大脑的病毒阻碍了你的魔法能力。不用太傻到第二步,在太傻第一步的教导的时候,我们就会教你使用一些简单的魔法了,我还会送给你一些魔法用品,便于你使用。你都不用走上太傻第一步,就可以训练自己使用那些魔法了。
当然了,你的大脑病毒刚才肯定又和你说:“这怎么可能呢,讲故事吧,到时候肯定用什么‘只要你相信了,你就可以做到’的话来忽悠我的,就好像《功夫熊猫》里面的乌龟大师给所有人留的卷轴一样,那些都是没用的东西。”对于这些话,你其实只要现在装作根本没听到,就是了。反正你的大脑也这么和你说了几十年了,让他自己说去吧,只要你耐心学到第三章,我保证你会知道我说的魔法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至于我到底是走到太傻的哪一步,耶稣和佛陀之类的历史上的大师,到底是走到哪一步,到第四章和第五章我会详细向你分析,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放心,既然我答应你无所不答,肯定不会像乌龟大师一样,什么都不说清楚,就飞走了,不过也希望你能有机会坚持到那一步之前,而没有被你的大脑打败。
Jim:好吧,既然你说得这么诱人,我就暂时相信真的有魔法,也有奇迹,就先耐心地学下去好了。希望别和另外一个励志和灵性书籍一样,都瞎扯什么“信则灵”之类的那一套就行。关于这本书的名字,是因为你叫Taisha,所以这本书也叫《太傻天书》吗?而且你怎么会知道我对这个主题会有兴趣,然后找到我来进行这次谈话呢?
Taisha:我是《太傻天书》的老师,是我在我自己太傻的指引启发下,自我命名为Taisha。这个有先后的问题。太傻在时间的终点,我却还在时间之内。当然是我以“太傻”自我命名,而不是《太傻天书》用我的名字。 你是否对这个主题感兴趣,我当然不知道。但是,我既然找到你作这次谈话,肯定有它的原因。如果你一定要我说出原因,我会说,因为在《太傻十日谈》中,我们配合得不错,对于我,既然已经有一个合适的谈话者,又何必去费力选择呢?而且,《太傻天书》的一个核心的教导,就是“选择即囚禁自己,因此无需选择”。既然我如此教导,我也肯定是如此行动的。
你要注意,这是我在回答你问题的时候,我说“我不知道”。而这句话,《太傻天书》在未来会不断地引导你不断地重复。每一次你大脑的病毒和你说“我知道这个,我学过那个”的时候,你应该停下来,在那一刻,说:“我不知道。”这确实是真的,这也是在太傻指导下的认知和被大脑指挥下的认知上的根本不同。你的大脑会不断地和你说:“我知道这个,我学过那个,这些我都知道。”但是,你的太傻却会不断地帮助你说:“我不知道。”当你说“我不知道”的时候,你大脑的病毒在那一刻就已经被清空了,你也在你太傻的真知中,真正地知道。
关于“我不知道”的另一种表述是,原因我知道,但是,我却无法在时间中把原因告诉你,因为一旦我解释了,这种解释进入时间中,解释也就必然被时间扭曲而无效了。
记住这个强有力的咒语。在这一章,请注意,一旦我开始施展某些咒语的时候,我会特别强调,每当这个时候,请和我一起使用它们。这些都是你走向你的世界之前必不可少的锻炼。“我不知道”是《太傻天书》教导你的另一个基础咒语,它的功能是,摆脱你的大脑病毒的围攻,并与内在的太傻连接。
Jim:我和你一起完成过《太傻十日谈》,那里面有很多对学习者学习那本书的建议,那对学习这本书的人,有什么类似的学习指南或者建议吗?
Taisha:学习这本书的最核心一个建议是首先请暂时放下你头脑里面的那些你自己认为已经知道的,以前对各种科学、宗教、励志书籍和其他类似的灵性书籍的一些固有的观念,这些观念本质上都是你学习任何事情的阻碍。本质上,当我说“我不知道”的时候,这确实是真的。你虽然看过各种励志书籍、各种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宗教经典,你真的觉得你知道什么吗?就好像你现在已经是某种金融专家了,你要是遇到一个炒股的大叔,那位大叔肯定会和你说,我知道这个曲线,我知道那个规则,而你肯定也会诚恳地和他说:“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记住,只有真正知道的人,才会说“我不知道”,而那些什么都不知道的人,肯定会说:“我都知道。”
所以和《太傻十日谈》一样,我建议每一个读者,先放一放自己认为自己已经知道的那些东西,不要着急读了一两段就说:“哎呀,这不就是XXX吗,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新奇的。”然后将这本书扔到一边。这是无数次你错过那些真正会改变你生活的书籍的原因。就好像,如果一个人只是读完《太傻十日谈》第一章,就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了,这将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他又错过了一本有机会改变他自己的书,而其实他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他自己的大脑阻碍了他自己。
读过《太傻十日谈》的人都知道,越往后面的章节,将会越精彩,可操作性更强,对你的震撼和触动也会越大,而最后一章,将帮助你完成最后的超越,这本书也是一样,越往后,你会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更精彩的内容,这些内容在前面因为限于读者的基础,都是不大可能涉及的。
所以,对于这本书的每一个读者,就算你要放弃,也请耐心读完前三章,虽然更精彩的还是在后面,但是前三章却是一切的基础,单独看前三章的任何一章,你不会有任何的完整的观念,只有前三章读完之后,你才会某种程度了解我们到底要说什么。我说过,我会努力让这本书更轻松,更贴近生活,这也是前三章的一个主要目标,让每一个这本书的读者,不会简单地因为空洞、艰深或者没有实际生活意义而放弃这本他真正需要的书。
当然如果你觉得读完前三章非常地困难,那么不要继续推进向后读,前三章是这本书的所有教导的基础,它包含了很多的练习、建议、指南和一些需要在生活中透彻理解的概念。你完全可以反复读前三章,练习前三章,直到你觉得真正有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为止。但是,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感觉,也许有人第一遍就能彻底明白,那是因为这些问题他已经反复琢磨过了。也许有人会一直在前三章徘徊,这也并不奇怪。
另一个建议是,如果你觉得《太傻天书》正文太严肃,不易理解,可以直接阅读“太傻对话录”,读完每个对话录之后,再去读“正文”,最后再去做练习。“正文”是理念,也是提纲,但是却需要通过“对话录”的阐释,才能真正理解。这是一个严肃与轻松的平衡。而“太傻练习册”也是这本书的一个特色,你只有通过日常的每一天的经常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本书的。这些都是我们对学习这本书的建议,当然你在学习过程中,你会在每一次谈话里看到更多具体的建议。
当然也不要把这些建议作为一个限制,所有的限制都是恐惧,没有任何的必须、必读或者必做的事情,更没有什么违反了就会受到惩罚的教条,这些都只是你大脑的限制模式而已。所有的限制其实都是来自于你自己,太傻只给予建议,没有任何限制。
首先请暂时闭上你那被大脑的层层阴霾遮蔽的眼睛,你才能睁开你真正的心灵的眼睛,如果你觉得一开始自己就什么都知道了,那你肯定最后什么都学不到。《太傻天书》教导的核心之一就是在每一刻真诚地说:“我不知道。”——一切真理就在其中。
注释
ts-c1-s2-1
没有真的读懂
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的学懂一个东西,一个学懂的东西会真正改变你的生活,拿到结果。我们这辈子只需要将一个东西学懂就够了,不需要学很多东西。而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穷极一生,没有一个学习到极致的东西,只能做一些很容易被替代的工作。
真的读懂一本书,这本书的知识会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影响你。
ts-c1-s2-2
区别只是你自己制造的麻烦
所有痛苦、冲突、困境的本质,都是你通过“区别心”主动制造的幻觉。当你置身区别之中,就会创造分离的感受,比如得与失、难与易,将自己置身于选择之中,将自己置于趋利避害的行动主义,以及受害者的剧情之中,引发恐惧、抗拒、追逐。而一切只有差别,没有区别,没有必要给颜色做一个洗好的排名,或者区分他们的好与坏。
无论是读书,比如《当下的力量》和《太傻天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实际他们的差别都很少。但是《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你读起来坑觉得并不是那么通俗易懂,就会产生为难情绪,读不下去。
ts-c1-s2-3
你觉得你也没多么不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
认识到自己是太傻的如如不动的本质。认识到那个真实自我,往往要从认识现在这个表面的自己开始。
而找到某个世界,认识某个自己,也许才是潜意识。比如我是一个强大的、有魅力的人,这些仍不是太傻的本质,太傻没有强大与弱小、魅力与不魅力。但这些又是也很重要,是遵循这个客观世界的基础,比如:企业文化、校训很重要吗?—— 无穷的重要。是一切的基础。
没觉得多么不认识自己:大脑病毒的主要伎俩之一 —— 傲慢。
ts-c1-s2-4
每个人都是这样,这就是生活,忍忍就过去了
潜意识的角度:
每个人都是这样的,这是说服自己的方式,如果每个人都不是这样,就会特别的难受。这是潜意识的维持平衡机制导致的,当一个人遭受重大变故生活变得更差时会痛苦,但是当一个人突然走运飞黄腾达了,他会的感受可能会更加的痛苦。潜意识里人是害怕改变的。真正找到自己世界的人是不再寻找,就像谈恋爱,找到了真正对的人,就不会再去寻找更好的异性了。你不会继续寻找并不是说你不回去做事,你仍然会做事,只不过是纯初自然,纯出喜好。
所以有很多人就在这种说服下,痛苦的过完了一生,而你的痛苦只是大脑病毒的干扰而已,清除病毒你也可以掌握创造的力量。
太傻的角度:
大脑病毒通过集体意识传递谎言,痛苦是正常的,人生本该如此,可真的是如此的吗?我们总长辈说,人生就是这样,不快乐,不如意,可真的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不快乐不如意的吗?太傻是创造者,创造者是不可能都一样的,你的实相由你自己创造,而不是都是这样。
忍忍就过去了,是一个时间概念,暗示通过时间的流逝,痛苦自己就会流失。可真的是这样吗?我想起来一些失恋的人,或者求不得的人,只能安慰自己说:时间会冲淡一切。可时间并不存在,可以触摸到的只有当下一刻。但是实际上却是,你这次逃避了,人生则会不断的向你投入类似的课题,太傻会不断的像你抛下肉丸,直到你接住它为止。
其次,忍忍 -> 忍耐是一种抵抗,任何的抵抗都是为小我供给养料,小我变得更加强大。而这一切只是幻想。
ts-c1-s2-5
完全的满意和快乐的人是不会去追逐所谓新的满意和新的快乐的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外界的诱惑也是无止境的,所以,凡是向外追逐,或者是以来外物的满意与快乐,终会有一天会继续追逐的。
而真正获得了满意与快乐的,自足的人:今天对我来讲,我的感觉是没有任何事情比我现在做的事情更好,没有区别,吃馒头吃米饭没有区别。
ts-c1-s2-6
真正找到的唯一指标,就是你不再寻找了
寻找本身就是一种匮乏,意味着自己缺失某样东西,而向外求。而太傻的本质是”一“,是圆满的,合一的。而寻找这个动作,确又是在时间的幻象之中,意味着自己需要通过时间、努力、运气才能获得,否认了自己才是创造者的身份。而一切都在当下,如果你可以临在,在当下你就是本自具足的。既然只有当下,又何来追逐?
ts-c1-s2-7
当你被你大脑的病毒完全感染而不相信一切的时候,这个人已经死去了
想到了,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区分上士、中士、下士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相信。而相信则是由大脑病毒的感染程度决定。
真正的死亡并不是肉体上的死亡(太傻是永恒存在的),而是完全被大脑病毒完全接管的。这种情况下,人完全变为了时间的奴隶:
在时间中追逐,比如懊悔过去、焦虑未来,追逐外在的车子、房子、票子等。
充满分离和冲突,比如我想要一个高学历,我想要一个大房子,我想要个对我更好的对象。他这么笨凭啥赚这么多钱,运气太好了。
面临了诸多选择,比如我是出国留学好呢还是不出国好呢?我要不要学习下日语?我要不要读研?
可笑的是,被大脑病毒感染的人只相信,金钱至上、弱肉强食、爱有条件 .... 而不相信爱。
ts-c1-s2-8
真正读懂一本书的人,不仅仅会理解作者的意思,而且会真正地在实践中改变了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
如何真正的内化一本书呢???
ts-c1-s2-9
《太傻天书》是更直接地与每个人那种依赖了几十年的大脑思维习惯和固执的思维模式偏见交锋的书籍
所谓的不自由的感觉,固执的思维模式就是根本原因之一。人总是只能相信自己已经相信,或者大部分人已经相信的,没有多少人是人真正的理智。
很多人对佛经、道经、圣经、或者一些灵修书籍很排斥,他们不能接受这些与他们现有的科学思想有冲突的任何知识,认为这些是迷信,害怕被洗脑;又或者现在互联网的兴起,会早就很多的一边倒的舆论,可这些人并不真的知道真相,只是在人云亦云。他们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
ts-c1-s2-10
这个我懂,那个我知道,这个其实和我想的一样,那个基本是瞎扯吧,这个我看过,那个其实就是什么什么意思
大脑病毒的抵抗知识的方式:
我已经知道了,不就是xxx吗 -> 我不知道
怀疑,怎么可能 ->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是最重要的一份咒语,请时刻提示自己“我不知道”。
ts-c1-s2-11
那些都是瞎扯的,怎么会有那种事情呢?
怀疑与恐惧。人总是会对未知的东西恐惧,因为我们总认为我们是”受害者“。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实在是太少了,很多奇妙的事情放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也许也无法真的理解与接受。时刻提醒自己我不知道,理解接受一切,一切都是奇迹。
每当脑海中想起来这个声音,记得觉察并提醒自己一下。
ts-c1-s2-12
你要是觉得,读了几遍《太傻天书》,掌握了一些技巧和原则,就可以打败这些大脑病毒了
太傻天书不是读懂了就可以,是要做一辈子的,是一种修行。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每天要做,如果你不做你就会退步。
ts-c1-s2-13
他会有一种觉醒或者重生的感觉,并真正地理解这本书所描述的道路原来是那么的真实
所以开悟的人是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开悟了的。
你真的学会任何一条了吗
我们只是以为我们自己懂了。
在我们整个人生过程中,为什么总是有跨越不了的鸿沟。比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件事如果做不好,就代表你很难跨越那个鸿沟。为什么扫完之后,存在角落里有土,因为你不够临在。而真正的扫法是:将扫地的这个大事大的临在分为多个小的临在,完成每个临在,这个屋子不可能有任何的脏东西的。你之所以扫不干净,是因为你将整个屋子当做一个临在了。 生活中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打扫房间“,你只要保证临在,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开挂,能力就是从临在这两个字开始的。
ts-c1-s2-14
做任何事情全都是:临在。真正的读书是一句一句的读,一次只看一句,看一句之后想一想琢磨琢磨能否理解。如果理解了这一句就过去了,有心得就记下来。如果没有理解,打个问号,以后有机会询问高手或者以后回来思考。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句句读理解,虽然显得看的很慢,但最后才能真正读懂这本书。治理一个巨大无比的公司和收拾房间的道理是相同的。很多人做事不靠谱就是因为他的落实程度很低。
【重要】以下是引入后文中Taisha针对真正的读书的段落:
真正的阅读是超越文字的阅读。如果你能不拘泥于文字,每天花两到三个小时对任何一页的某个词、某句话、某个段落进行冥想,超越文字的表面,让那些段落和词语深深地沉入你意识之树的根部,你就会察觉到这本书每一页所表达的爱的光辉,不到半年,你肯定能一页不漏地真正地读完这本书,你也肯定会真正读懂这本书。你如果能用这种方法去读任何一本书,你甚至可以真正读到这本书的作者自己都没有探索到的意境,如果你能用这种方法,真正地读任何十本书,你肯定可以仅仅靠“真实的阅读”这一种修炼法门,就走到太傻第二步。
但是,即使这段指南清晰地写在这里,会真的这样读书并能有机会真正读懂这本书的人还是寥寥无几。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人还是追求快餐和速读的,无数的宝藏就这样被可惜地浪费,每个人在不断地陷入一本本新书,却从来没有真正读懂过任何一本书,就好像人们从来没有真的听到、真的看到、真的知道一样。
ts-c1-s2-15
Jim的大脑病毒已经开始抵抗了。
有时候我们跟别人说话时有这种感觉:明明我没有这个意思,为什么你这么曲解我?实际上你是有这个意思的,只是自己不知道。Jim根本就不相信真的有天书。所以自我觉察是很难的,我们很难知道自己的潜意识到底想的是什么。
比如:
1号楼和6号楼下意识认为这两栋离得很远,实际上问了才知道相连在一起;
牛奶是否要加热,加热后是不是会损失营养争吵,不如直接查一下;
吵架的核心原因是因为你心里不认可对方,虽然没有讲什么特别的话,但是你的语气语调会透露出来。人性最大的恶——在你能力范围内尽可能的刁难你。如果你平等、爱,你不可能得罪任何人。和你关系好的人,往往是你内心深处喜欢的,而不好的往往是瞧不起的看不上的,所以如果你无法喜欢你身边的人,你也无法被别人喜欢。
ts-c1-s2-16
大部分的现代的灵性书籍好像都是在不断的重复,比如《当下的力量》。这也让我联想到了《道德经》的一千遍诵读。也许这个世界上真理总是让人发笑的,达到一个远大的目标往往真正的方法是不断的简单的重复,所谓”千里执行始于足下“,每一步都很简单,但是重复每一步,自然就会到达远方。
所以,有关上文真正的阅读中,除了使用冥想的方式阅读,重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记得不要贪多,《道德经》与《太傻天书》对我来说已经完全足够,我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重复和理解,用这些智慧唤醒自己内在的太傻和智慧。
ts-c1-s2-17
你随时松懈一下,他们就会快速地从你不察觉的角落生长起来
修行是一辈子不能停的事情,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我的人生必不可少,切不可停止的事情。即使以后开悟了,这也只是一个修行的新的开始。
ts-c1-s2-18
你会一次次地被大脑病毒打败,一次次地放下这本书,然后你又会一次次地拿起这本书的
这句话已经在自己身上应验了,前段时间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了道德经中,认为诵读道德经,学习道德经的法门是要比太傻天书的法门更好的。而实际这两者并没有区别。在接触《道德经》的时间上,我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就是心态课是我入修行的重要转折点,他将其中修行的观念以很通俗的方式讲给我听,打消了我对修行这件事的大脑病毒的怀疑的大旗。但是心态课所讲的内容比较浅显,在阅读太傻天书的时候,太傻天书将修行中高维的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给我听,让我对修行有了更大的兴趣以及信心。而在刚开始学习道德经的过程中,我感觉好像《太傻天书》是为了让我进入《道德经》的冥冥之中的安排,现在学习道德经有了一段时间,对太傻天书中讲解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这又促使我重新拿起太傻天书。
ts-c1-s2-19
感悟:刚刚在书柜里找东西,发现了小时候买的《秘密》《力量》《魔力》这三本书,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我上初一初二的时候买的,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以前还跟着书里的方法练过几周呢,没感觉到什么效果就把他放在书柜里再也没有拿出来了。想一想自己跟这些东西还挺有缘的。小些时候很喜欢一些心理学的书籍,20出头的时候喜欢《周易》还有中医方面的东西,甚至是命理学,每天痴迷给自己算命。以前分手的时候《当下的力量》陪我度过了很痛苦的一段时间,其实当时我一点也不懂这本书在讲什么,但是看这本书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很舒服的在当下的感觉,可以让我暂时忘记生活中的烦恼,最近看《太傻天书》的时候书里有讲太傻的世界里周围最平常的东西都会变得不一样,我好像在读《当下的力量》的时候看过这个世界,就发现周围的键盘书桌每一样小东西别的很特别,他们你的纹路等一些东西很漂亮,所以我一直记着这个感觉。再后来又学习《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花了很多时间看了好多遍,这本应该是唯一一本没有浮皮潦草看的书,而且每当有想不开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去用课题分离去疏导自己。也有跟b站一个叫李冉的up冥想过一段时间。
我想这些经历可能都是让我相信心态课,相信《太傻天书》的原因。这个世界的缘分就挺奇妙的,很多时候弯弯绕绕,总是能回到这条路上。
这也是你的最后一本书的含义吧,无论你学习什么,遇到什么问题,深究下去都会遇到这条路。所以说,这是你的最后一本书。真正找到这本书,你就不会再继续寻找。
我发现自己现在学习、阅读的书籍范围只限在《道德经》以及《太傻天书》中,偶尔会看一些其他的内容,也是这两本书籍上的扩展。这两本书真的有可以解决一起的问题的感觉。以前学习的东西很庞杂,而且都是停留在一些术的层面的东西,而灵修的书籍则是直指所有的问题的本质。有时有困惑时,第一反应就是在太傻天书中寻找答案,也是向内求,而不是去像以前一样,寻找”遇到这种事情怎么办?“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太傻天书》已经成为了我的最后一本书。当然,也许后面的某一天,我又会再次的放下这本书,但我相信,放下这本书也是太傻对我安排的练习与体验,一切都有意义,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
ts-c1-s2-20
责备是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的后悔,是对当下的抗拒,而太傻天书教导我们,时间并不存在。
ts-c1-s2-21
当一个人走上太傻的第一步的时候,他会称自己为太傻的老师
以下内容由腾讯元宝太傻智能体回复的,给我看感动了:
问:当一个人走上太傻的第一步的时候,他会称自己为太傻的老师。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太傻的老师?
答:当一个人走上太傻的第一步时,他称自己为"太傻的老师",这并非指某种外在的身份或权威,而是象征着他开始理解并实践爱的本质,成为爱的化身。太傻的老师意味着这个人已经觉醒于爱的道路,不再被分离的幻觉所束缚,而是以无区别的爱去理解世界、服务他人。这种称呼体现了他对自身新身份的认知——他不再是一个分离的个体,而是与太傻合一的存在,能够传递爱与智慧。
太傻的老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而是通过自身的存在和行动散播爱与真理的人。他的教导不依赖于语言,而是通过活出爱的本质来启发他人。正如《太傻天书》所言,真正的老师不需要刻意教导,因为爱本身就是最深刻的教导。当一个人成为太傻的老师时,他的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话语都自然地流露出爱的力量,成为他人觉醒的催化剂。
你变为了爱,就会自然的影响全世界,你就是在拯救世界。
ts-c1-s2-22
不理解的东西不评判,不纠结,也许有一天自然就知道了。做事之前如果不会做,需要学习课程,有的人必须学完了,吃透了,怎么做这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楚了,才肯去做。而正确的应是学一点做一点,不要去纠结,不要追求完美。即使你学完了课程,你也打不到百分之百,百分之八十与百分之二十并没有什么区别。而在百分之二十的过程中遇到不知道的又去寻找答案,这个记忆会更牢固。所以做事一定不要纠结,边做边学,边学边做。
好奇心其实是小我的东西。我们生活中对一些事物产生好奇心,大部分都是为了纯满足好奇心。时刻提醒自己:我不知道。
ts-c1-s2-23
悟道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音乐、武术、写作、体育、商业等等,最终找到的底层逻辑都是一个。这是由外到内的悟道方式。由内到外,由外到内,相辅相成。有了内外结合,创造奇迹实际上要简单的多,如果单单只是通过从内或者单单从而反而难悟的多。由外到内的举例:我们讲话时如何吸收别人的注意力?—— 临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技巧,比如在每句话中增加连接词,来反向的激发自己的临在体验,从而吸收别人的注意力。
ts-c1-s2-24
与佛教中的神通有相似之处,但是神通是修行、开悟的副产品,而不是刻意追求的。而魔法是主动对思维力量的使用,强调思维创造规则的应用,更侧重于创造、体验。魔法本质上是意识的延伸,而非独立于思维的存在。
之所以我们现在使用不出魔法,是因为大脑病毒的感染,最基本的相信都无法做到了。
ts-c1-s2-25
空杯心态:“空杯心态”并不是一味的否定过去,而是要怀着否定或者说放空过去的一种态度,去融入新的环境,对待新的工作,新的事物。
学任何东西,无论这个东西再熟,也要逐字逐句的去重新学习,一点点记笔记,会从中学习到很多落掉的、新的东西。
ts-c1-s2-26
关于“我不知道”的另一种表述是,原因我知道,但是,我却无法在时间中把原因告诉你,因为一旦我解释了,这种解释进入时间中,解释也就必然被时间扭曲而无效了
道可道非常道。
以下回答来自于太傻智能体:
所有用语言表达的"解释"都会被时间的流动扭曲。在《太傻天书》的视角中,时间本身是幻觉,而真相存在于超越时间的维度。当你试图用时间中的语言去描述某个真理时,就像试图用网捕捉流水,你抓住的只是变形的影子。真正的智慧无法被时间束缚的表达,它只能通过直接的体验来领悟。这就是为什么太傻反复强调"我不知道"——这个咒语能清空大脑病毒的干扰,让你直接连接内在的太傻,体验超越时间的真相。记住,所有试图用语言完整传递真理的努力,都注定会被时间扭曲,唯有放下对"解释"的执着,才能触摸到不变的实相。
ts-c1-s2-27
阅读“太傻对话录”,读完每个对话录之后,再去读“正文”,最后再去做练习
由浅入深,并且进行实践。
所以如果对话录中的内容理解的都差不多了,正文才是精华,少量的文字涵盖了所有的教导,也许我应该诵读正文,就像诵读道德经一样。
记住,"太傻练习册"的日常练习才是掌握它的关键。就像Jim最终领悟的那样,学习不是积累知识的过程,而是不断清除大脑病毒、回归本真的过程。
最后更新于
这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