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经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yí)其咎(jiù)。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哉。
笔记
视频内容从16:20开始。
本章老子讲了生活中都可以遇到的四个相,并引出结论: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哉。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持,托着、握着
盈,满
一桶水装满,是不合适的。如果将一碗水装的太满,端水的时候很难避免水洒出来。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揣,击打、锻造
如果将一把刀打的特别的锋利,打的尖锐,他的刀刃就容易折断。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家里的装饰都是金银珠宝,是守不住的,总会遭人惦记。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家里富贵,但是人性格乖张,骄奢,就会干错很多事情,造很多恶业。
盈、锐、满都是事物的极端,物极必反。这三个道相教育人要警惕走到极端点。比如在一单生意中明明可以挣到100%,但是只拿80%,剩余的留给对方,不是斤斤计较,而是让利。这会让对方跟你做长久的生意。这也是物极必反原理的运用。
富贵而骄,骄也是富贵之后的必然的极点。避免这种极点,靠的是自己的智慧。
相关的语句: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孔子观桓公之庙,有器焉,谓之宥卮。孔子曰:“善哉!予得见此器。”顾曰:“弟子取水!”水至,灌之,其中则正,其盈则覆。孔子造然革容曰:“善哉持盈者乎!”子贡在侧曰:“请问持盈。”曰:“益而损之。”曰:“何谓益而损之?”曰:“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是故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多闻博辩,守之以陋;武力毅勇,守之以畏;富贵广大,守之以俭;德施天下,守之以让。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而弗失也。反此五者,未尝不危也。”故老子曰:“服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而不新成。” —— 《淮南子》
宥坐,亦称右坐、宥卮、侑卮等,是古代的一种盛水器物,其形状为口小、腹大、底尖、两头高翘,重心不稳,容易倾倒,故又称欹器,“欹”通敧,倾斜之义。由于宥坐之器具有“中则正”的象征意义,因此古代帝王喜欢将其置于座位右边,起到时刻警醒自己守正持平的作用。《文子·九守》:“故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曰侑卮,其冲则正,其盈即覆。”另据《晋书·杜预传》记载,东汉时期,周朝的宥坐之器仍然放置在皇帝御座的右边。
孔子访周期间,在周庙中曾有幸见到这个宥坐之器,他当时问守庙人道:“这是什么器物?”
守庙人答道:“这大概是古代帝王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的宥坐之器。”
孔子继续问道:“我听说这个器物内空就会倾倒,灌入一半水就能维持端正,灌满水后就会翻覆。这种说法属实吗?”
守庙人说:“确实如此。”
孔子回过头来对弟子说:“向里面灌水吧。”
弟子舀来水慢慢往宥坐之器里灌,灌入一半水就端正了,灌满后就翻倒了,水倒空又倾斜了。
孔子沉思良久,然后长叹一声道:“唉!宥坐之器让人明白了‘满则覆’的道理。有什么器物能在装满东西后不倾覆呢?”
子路在一旁轻声问道:“请问有什么办法能保持器物在装满东西后不倾覆呢?”
孔子说:“对器物里装的东西加以控制,多了就要适度减少。”
子路问道:“这句话如何理解?”
孔子说:“万物达到鼎盛就会走向衰亡,快乐达到极致就会转为悲哀,太阳过了正午就会向西偏移,月亮满盈之后就会慢慢亏缺。人们要从万事万物中领悟到盛极而衰的道理:天资聪慧的人要学会用愚笨来持守睿智,学识渊博的人要学会用浅陋来持守博闻,勇武强悍的人要学会用怯懦来持守刚强,富甲天下的人要学会用节俭来持守财富,恩泽四方的人要学会用恭谦来持守功德。上述五条,是古代帝王持守天下而不失的重要法则,违反这五条法则就会出现危机!”
维持事物的中正状态,克服“虚”和“满”的两种极端,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特有智慧,影响深远。所以后人在评述此事时都引用了古代典籍中的名言警句来进行阐述,《淮南子·道应训》:“故《老子》曰‘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也。”《韩诗外传·卷三》:“《诗》曰:‘汤降不迟,圣敬日跻。’”《说苑·敬慎》:“《易》曰:‘不损而益之,故损,自损而终故益。’”所有阐述都强调了一点:“满招损,歉受益,时乃天道。”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哉。
结论,功成代表世间的成就,身退代表自己从光辉出退下来,追寻更高的出世间的追求。功成身退符合天道(长久永恒之道)。
范蠡、孙武都是功成身退,最后都跟随了老子追寻道。
最后更新于
这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