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经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虚而不屈(jué),动而愈出。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笔记
视频内容从00:24分开始。主要讲道体和道相的关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刍狗:周代祭祀使用的草扎的狗,普通老百姓的祭祀用品。祭祀时,刍狗被装扮的很隆重,而祭祀之后,百姓就会将刍狗随手一扔,扔到地上踩踩踩,最后会被当做柴火烧掉。
仁:仁爱之心,对其他人的关系、爱护、帮助、支持。超越分别。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对待万物像对待刍狗一样,春天阳光普照,大地萌动,所有生物因此生长,一个不漏;到夏天就开始生长;秋天所有植物都结果子了,并将所有植物的叶子抹去了;到了冬天完全肃杀,所有果子也掉下来了。没有一个是天地是特殊对待的。天地既没有仁,也没有不仁,没有分别心。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是只修炼到没有分别心的人,对待百姓就像对待刍狗一样。所以百姓要靠自己而活,如果想要得到圣人的庇护,百姓就要与圣人结善缘。圣人就像太阳一样一直在天上亮着,而你非要躲在山洞中,你就永远得不到太阳的光照,你要走到空旷的地方才能感受到阳光。圣人是给众生有大利益的,你没有缘分是接不上的。比如阅读圣人的著作,供养他,亲近他。
万物与刍狗是一和多的关系,万物对天地来说就是刍狗,刍狗就是万物,所以一和多也是无二无别。一是体性,无分别心,万则是相,这也是体相的关系。如何从万物的万相中看到体性?—— 修行。比如庄子的《齐物论》,就是齐万物,靠的是自己内心的觉悟,觉悟到本体是一。这种齐只能发生在觉悟上,透过相看过体性,而不是相上的齐(比如,朝鲜作废货币,每家下发新货币15w;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
我们要像圣人一样,超越情执,超越分别。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
继续讲体相的关系。天地之间,不就像一个橐龠一样吗?
橐龠:风箱。
老子将天地比作风箱,天地这个大风箱是用来生万物的。生生死死不穷尽,就像风箱的风一样。
虚而不屈(jué),动而愈出。
虚而不屈:道的体性的描述,道体——虚的,道性——不屈的,永无穷尽的,取之不竭的(就像科学可探测道的宇宙一样,无限展开)。
动而愈出:自性生万法。比如头脑就可以生各种妄念。
仍在用天地和万物讲体与相的关系。
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数:快速。
多言数穷:言说多了,就趋向于穷途末路。说的多了就会掉到头脑里中了。不要多说。不要相信话多的、花言巧语、能说会道的人,语言是这些人的才华,也即是智者聪明人,骗人的也往往是这些人。
不如守中:回到性,从头脑回到心。
最后更新于
这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