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经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bì)不新成。
笔记
视频内容从26:00开始。
古之善为士者,
士着:也是道者
善:善于,擅长
古:自古以来,以前的,历来如此
一个善于修道的人,历来是这个样子的
善为士者,也称作“道纪”
微妙玄通,
微,搏之不得名曰微,抓不道,微小,几乎不存在
妙,妙不可言
玄通,大通,不能想到的极致的通达。悟道的人对人文、人性都很通达
深不可识。
有道的人就像深邃的大海一样,你看不透他的内涵,也无法言说描述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尽管不可说,但是勉强描述一下悟道者的人的样子。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豫兮若冬涉川:就像大象行走在冰川之上的心理特征,即为豫兮。小心、谨慎、提前探测、且具有原则性;而不是胆大妄为。
犹兮若畏四邻:类似猿猴、狐狸的动物,性子多疑,总是在行事前左顾右盼,瞻前顾后,害怕小心、试探。畏四邻也是代表他的谨慎的态度。
俨兮其若客:严肃、认真、庄严,就像去别人家做客。
涣兮若冰之将释:放松、自在的样子就像冰块放在太阳下融化的感觉,消融是没有任何方向的,慢慢的释放。是一种完全的无为的、坦然、自然的状态。
敦兮其若朴:敦厚的样子像一棵树没有人工加工过(朴),一点雕琢都没有。没有任何的狡诈聪明,是一种天真、质朴的小孩子的状态。
旷兮其若谷:心胸宽广、旷达的像是空旷的山谷。谷:空,包容。
浑兮其若浊:不是光鲜亮丽的形象,是被褐怀玉的,混在人群中无法分别,就像浑浊的水一样(什么都看不见)。也是混沌的状态,没有分别心。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谁能使浑浊的水停下来,慢慢变得清澈呢?关键就在一个“静”字。就像我们看到一杯浑浊的水,越是搅动它越浑。但如果我们让它安静地待着,杂质自然会沉淀,清水就显现出来了。人心也是如此,当我们的心浮躁不安时,就像浑浊的水,看不清真相。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谁能长久保持安定,让生机在静定中慢慢生发。这就像是一颗种子,在土壤里看似安静不动,其实内在的生命力正在酝酿。等到时机成熟,嫩芽就会破土而出。修行也是如此,表面的平静下蕴藏着无限生机。
保此道者不欲盈。
保此道者:也就是善为士者
盈:过满
有道的人不会自满,什么事情都不要满,也不强求。
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敝:破败的、有缺损的、不完美的。代表不圆满、不盈的状态。
能敝:守着见性的状态,破旧浑浊的状态。
新成:你守着见性状态,就不会有新的状态出现影响到你。
最后更新于
这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