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Github
顺翔的生活驿站
顺翔的生活驿站
  • README
  • 生活
    • 家庭设备
      • 网关N5105设备
    • 健身
      • 新手训练完全手册
      • 新手饮食完全手册
      • 新手饮食完全手册计算器
      • 各个动作要领备忘
    • 厨艺
      • 炒蛋类
      • 炒蔬菜
      • 炒肉类
      • 饮品
  • 修行
    • 《被讨厌的勇气》
    • 《太傻天书》
      • 前言
      • 总则
      • 第一章:过去和未来的对话
        • 1-1 太傻的缘起
        • 1-2 学习的指南
        • 1-3 病毒的清理
        • 1-4 洗脑的颠倒
        • 1-5 预言的幻境
        • 1-6 世界的剧本
        • 1-7 时间的超越
      • 第二章:真实与虚幻的对话
        • 2-1 学习的误区
        • 2-2 真正的自己
        • 2-3 大脑的困境
        • 2-6 平衡的锻炼
        • 2-7 真实的眼睛
      • 正文
        • 1. 时间之书
    • 《当下的力量》
      • 导读
      • 序言
      • 前言
    • 《道德经》
      • 道经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第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章
        • 第二十三章
        • 第二十四章
        • 第二十五章
        • 第二十六章
        • 第二十七章
        • 第二十八章
        • 第二十九章
        • 第三十章
        • 第三十一章
        • 第三十二章
        • 第三十三章
        • 第三十四章
        • 第三十五章
        • 第三十六章
        • 第三十七章
      • 德经
        • 第三十八章
        • 第三十九章
        • 第四十章
        • 第四十一章
        • 第四十二章
        • 第四十三章
        • 第四十四章
        • 第四十五章
        • 第四十六章
        • 第四十七章
        • 第四十八章
        • 第四十九章
        • 第五十章
        • 第五十一章
        • 第五十二章
        • 第五十三章
        • 第五十四章
        • 第五十五章
        • 第五十六章
        • 第五十七章
        • 第五十八章
        • 第五十九章
        • 第六十章
        • 第六十一章
        • 第六十二章
        • 第六十三章
        • 第六十四章
        • 第六十五章
        • 第六十六章
        • 第六十七章
        • 第六十八章
        • 第六十九章
        • 第七十章
        • 第七十一章
        • 第七十二章
        • 第七十三章
        • 第七十四章
        • 第七十五章
        • 第七十六章
        • 第七十七章
        • 第七十八章
        • 第七十九章
        • 第八十章
        • 第八十一章
    • 冥想
      • 冥想是什么?
      • 冥想核心技术
        • No1.感受身体
        • No2.呼吸
        • No3.标记
    • 摘录
    • 觉察日记
      • 2025年
        • 2025年03月07日觉察
        • 2025年03月12日觉察
        • 2025年03月24日觉察
        • 2025年04月01日觉察
        • 2025年04月05日觉察
        • 2025年04月11日觉察
        • 2025年04月29日觉察
        • 2025年05月04日觉察
    • 随便写写
      • 爱情是什么?
  • 心态训练
    • 认知
      • 认知的七个阶段
      • 底层逻辑
      • 配得感
      • 潜意识
        • 了解潜意识
        • 真实自我和小我
        • 注意力
        • 价值感
        • 相信
      • 搞定人
        • 吸引力第一定律:位置关系定律
        • 吸引力第二定律:比大小定律
        • 吸引力第三定律:弄不动定律
        • 自信
        • 个性魅力
      • 搞定事
        • 核心竞争力
      • 训练原理与流程
    • 外功训练
      • README
    • 内功训练
    • 案例汇总
      • 案例001:江西小伙苦追女生四年
      • 案例002:百度公司副总裁璩静事件
      • 案例003:40岁女助教和30岁男友的故事
      • 案例004:程序员的情感经历和事业晋升
      • 案例005:老景开车遇到的故事
      • 案例006:羽毛球业余选手与职业选手的差距
      • 案例007:物理学职业选手与业余选手的差距
      • 案例008:后宫-夫唯不争莫能与之争
      • 案例009:怎么让孩子学钢琴爱钢琴
      • 案例010:我做点什么能让他喜欢上我爱上我呢?
      • 案例011:训练自己吃辣椒
      • 案例012:越想赚到钱越赚不到钱,越不想赚钱越能赚到钱
      • 案例013:老景相亲胡来反而拿到结果
      • 案例014:女孩想见前男友现男友的表现
      • 案例015:百度总裁李彦宏被泼水时的反应
      • 案例018:十四句话破除女生外在高位置
      • 案例019:三个月搞定系花
      • 案例020:人生低谷男孩翻盘的故事
      • 案例022:文天祥的故事
      • 案例023:东北抗联杨靖宇的故事
      • 案例024:景老师和快递小哥有关平等的案例
      • 案例025:成年人学走路的故事
      • 案例026:郭文思事件
      • 案例027:两个面试者的表现
      • 案例028:职场上新老员工的问题
      • 案例029:闺蜜放鸽子怎么办?
      • 案例030:老师被夸赞后的两种表现
      • 案例031:被同事怀疑工作能力的两种表现
      • 案例032:皮鞋清洁剂销售的两种表现
      • 案例033:朱涛老师SAP考试认证经历
      • 案例034:学员李姐在诗歌朗诵社团被讽刺的反应
    • 问题汇总
      • 怎么和别人搞好关系?
      • 怎么追求爱情?
      • 如何跨越阶层?
      • 当有人让我们不舒服了,是他的出发点有问题,还是我们出发点有问题呢?
      • 怎么说服别人?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在本页
  • 笔记和感悟
  • 呼唤你内在的太傻“与我同在”,请他支持你,帮助你,向你展现真正的知识与视野
  • 你一直知道怎么做,只是你一直不相信,做这些简单的事情,就真的会有结果
  • 太傻不会给任何批评,无论你多少次错过太傻给你的答案,他都不会有任何意见
  • 就是你自己的毅力和决心在阻碍你
  • 没有一个是让你去“想明白”,然后再练习的。你只要做练习就够了
  • 如果你想等一切都想清楚了,再去实践,我保证你等不到那一天,这本书就会完全忘记
  • “怀疑”是你大脑病毒很喜欢用的一个招数
  • 即使已经不再怀疑那些书说的是否是真的,但是,他们却没有丝毫实践的愿望
  • 根据读书的进展而判断、比较不同人的进度

这有帮助吗?

在GitHub上编辑
  1. 修行
  2. 《太傻天书》
  3. 第二章:真实与虚幻的对话

2-1 学习的误区

上一页第二章:真实与虚幻的对话下一页2-2 真正的自己

最后更新于1个月前

这有帮助吗?

  Taisha:Jim,很高兴再次见到你。能向你教授《太傻天书》是我的一种荣耀。每一次和你的谈话都是一次快乐至极的体验。在这次谈话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当你以后阅读《太傻天书》正文的每一段文字、每一次与我的谈话、提出每一个问题、聆听每一个答案的时候,。这样我可以更自由地进行阐述,不必因为考虑一个人的大脑的防御框架和对一个人自由意志的干扰,而绕过一些问题。   其实,“与太傻同在”是你在学习任何事物、体验生活中的每一刻当下的时候,都可以做的事情,只有当太傻与你同在的时候,你才是真正地学习与体验。

  Jim:好的,我会尝试呼唤太傻的。我也很高兴和你谈话,每当有一个新的领域向我展开的时候,我就会感到特别兴奋,恨不得一下子就跳入其中畅游一番。在过去的一个月,我反复地读《太傻天书》的正文和第一次对话录,做那第一次对话录后面的七个练习。我真的很想一下子拿到《太傻天书》的所有的对话录内容,一口气读完。   不过就算没有《太傻天书》,我这一个月,把以前读过的《当下的力量》之类的教导认识自己的读物,又找出来又读了一遍,似乎好多的观点都和《太傻天书》完全一致。而且这一次阅读,似乎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以前只是觉得很有趣,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我以前知道,他说的应该是对的,但是似乎是一种很遥远的感觉,而现在,似乎每一段话都有一些特别的意思。我经常有一些特别的体会,有一种想用笔记下来的冲动,然后特别想马上开始实践,但是却又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

  Taisha:这是你在真正地学习与体验的感觉。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一种任何人都会有的感觉,它是宝贵的,当你再次经历这种感觉的时候,停下来,什么都不要做,在那一刻默默地记住那内在的欣喜和快乐,这就是与太傻沟通的感觉。   你能走到这一步,Jim,你能走入第二次谈话,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记住第一章的练习中的一条:你生命中的每一刻的经历都是奇迹。   但是,你刚才说,想实践,但不知道怎么做,这只是你给自己的一个借口。。就好像《当下的力量》和《太傻天书》的第一章,都教导了“当下一刻”的锻炼,每个人都知道怎么做,这个锻炼也很简单,他不做的唯一原因,是他大脑的病毒不断地和他说:“这些有用吗?看起来什么改变都没有,别浪费时间了。”   当你读这类书籍的时候,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做,就什么都不做,或者只做你知道该怎么做的。《太傻天书》不是有了七个练习了吗?那里面的任何一个,你都可以去做。何必去寻求要做更多的不同的练习呢?记住,更多的追求,就是分离的一种,当你开始追求更多的时候,你就是在进入缺乏的恐惧。一旦当你以任何形式想要更多的时候,在那一刻,告诉自己:“没有区别。”

  Jim:那我是不是应该在学《太傻天书》的时候,多参考这样一些同类的反洗脑或者探索自我的读物呢?我还找到一本以前在美国的时候买的、美国很流行的灵性经典,据说是耶稣写的,叫《奇迹课程》。那本书似乎太难懂了,我看了不到一章就快睡着了,似乎和《太傻天书》讲的是一个道理,也说了很多类似“没有区别”之类的观点,我估计以后得慢慢看。但是我又会觉得很羞愧,为什么这些书我买了这么多年了,都是以前很多人向我推荐的书籍,但是我只是刚买的时候翻了翻,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呢?

  Taisha:太傻不会给你“应该”或者“不应该”的答案,这样的答案都是对你的限制,太傻不会设置任何限制。   对任何书籍、工作和生活中的经历,当你面对选择的时候,不要问我,也不要去用自己过去的经验推论,那样只会让你大脑的病毒给你带来更多的困惑,问你自己的太傻,虽然你现在还听不到什么答案,但是,只要你多问,然后用心去听,放下对任何答案的判断和思辨,也不要着急去做任何事情,你慢慢地就会越听越清楚的。所以,如果你想未来得到太傻更多更清晰的指引,那就从现在开始,每一刻,“有问题,记得问太傻”。 &ensp 关于你觉得自己因为以前错过那些书,而觉得羞愧,这完全没有必要,羞愧也是一种分离的情感,它是你大脑病毒催促你去追逐的惯用手段。。你也要学会放下自己对自己的批评,就好像你要同样放下对别人的批评一样。记住,没有区别的意思是:没有快慢,没有好坏,没有对错。你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是奇迹,因为你就是奇迹。只有你在这种状态下,才能真正地学习/体验。

  Jim: 可是你上次也说,一百个人有一大半会读不完这本书。我一想自己,以前类似的书,也都没读完就扔到一边了,自己就是属于那一大半中的一个,我们以后怎么样才能在学习任何新事物的时候,避免这种情况呢?

  Taisha: 首先你要放弃你的判断和选择,尤其是,放弃批评你自己和别人。你读很多书的时候,并不是因为那本书适合你,只是因为书的宣传告诉你,多少多少人读了这本书,多少多少人因为这本书取得了成功,于是你开始模仿,开始追逐,然后你的大脑病毒又不停地把这些书互相比较,不停地和你分析,这本书好,或者这本书不好,你也不停地分析,这个人比我知道得多,还是比我知道得少。   比较、评判和选择,是你的大脑病毒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在这些比较和评判中,你会陷入内疚和恐惧,又会有期待和追逐,在大脑的一团混乱下,你当然什么也学不会。也许你觉得,以前阻碍你读任何一本书、学任何一门新知识的原因,是你的毅力不够,或者决心不够,恰恰相反,。因为你一开始想到毅力和决心的时候就开始进入分离的思维模式了,你自己的毅力和决心只是在肯定“虽然这本书很难,但是我要努力读完”,当你觉得难的时候,你就会体验到难,你只会体验到你已经相信的,你自己制造了你困难的体验。然后你就很可能无法读完。其实这些过程都一样,是你自己阻碍了你自己,而那些阻碍的根源的力量是你大脑病毒的分离、比较、评判和选择——这是我们这一次谈话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你读这本书也是一样,不要觉得这是多难的事情,不要一开始就告诉自己:“我一定要读完。”这些概念都是在给你自己制造障碍,似乎读完这本书真的是需要凭借巨大的勇气和耐心才能完成的事情。我们上次说过,就好像读《减肥天书》一样,想读就读,不读拉倒。   我们上次也说过,《太傻天书》的所有学习,都是轻松自然地完成,如果你感到任何要克服的困难,肯定就是什么地方错了。所以,你可以用你想到的最轻松的方式读这本书,不想读就不读,喜欢就继续读。千万别还没开始读,就准备打多大一场决战一样。记住,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其实,只要你不去进入有难有易的分离思维模式,大部分书你都会顺利地读完,你也会学到你该学到的,不会错过任何事情,也不会浪费任何时间,觉得有用就去实践,觉得没用也不用去批判或者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你只要告诉你自己:“我不知道一本书会对我真的有用还是没用。”这样,你会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感觉轻松自如。   这是我对你和每个读者,读这本书或者任何一本书的建议:“随便读读,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读也不是世界末日,读了你喜欢,继续就是了。千万不要一边读,一边和大脑病毒商量:这本书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是有用还是没用呢?你对于任何事情有用/没用的评判,都是你大脑病毒的分离的思维,你大脑病毒什么都不知道。   当然,我们上一次谈话说,一百个人只会有不到一半的人读完,这只是一个事实,没有说这本书有多难,我们只是用这个数字表明一下,大脑病毒对任何一本反洗脑的书籍的阻击战的实际效果。当然,你会看到,关于一本书难易、有用没用的问题,刚才又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战役。大脑病毒会不断地给你设置障碍,让你觉得羞愧呀,激动呀,追逐呀,恐惧呀。但是,太傻只会给你平静,它基本大部分时候都和你说:“那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用紧张,该做什么做什么就是了。”

  Jim:为什么你说什么都似乎特别容易,我理解起来,就觉得根本没你说得那么轻松呢?上次谈话也是一样,和你谈的时候,我觉得什么都有道理,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很多,回去以后,却这里也想不通,那里也想不明白。我想这估计也是很多读者读这类探索自我的书籍的感觉吧,为什么会这样呢?

  Taisha:因为你一旦开始想,就是在分辨、比较和评判了,你的大脑病毒就会积极开始活动,给你制造一切让你根本想不明白的矛盾。《太傻天书》给你的任何一个锻炼,可,而且这些练习,大多数都是让你“别瞎想”的练习。   记住,当你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没有分离的思维模式之前,你不管怎么想,都是不断变换形式地进入分离的思维模式。而这些只会让你的思维更加混乱。现在你的大脑由于遍布病毒,只能当一台算加减乘除的计算器用,要理解太傻道路的那些原则的内在的真理性,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也并没有让你读了《太傻天书》就马上具备和我一样,能马上把一切问题想得清清楚楚的那种用大脑打生活乒乓球的能力。我们从上一次开始就强调,先去练习,先去实践,你在练习和实践中,你自然会慢慢地透彻理解。。   就好像学打乒乓球、游泳、骑自行车,你不可能看一本教技巧的书,理解理论了,就自然会了。你看多少遍书,不去练习,不去实践,你肯定什么都不会。但是,就算你不看任何的理论书籍,甚至都不用教练,你就自己去练习,一开始,你可能一个球都接不到,因为你还不会熟练地使用你的肌肉去反应,但是,只要经常去练习,之后肯定会慢慢改善的,你也会更理解之前一些理论书里的那些技巧的含义。所以,读《太傻天书》和任何一本需要你实践才能掌握的书籍,尤其是那些探索自我的书籍,练习和实践是比所谓的理论更重要的部分。   不过你的大脑病毒可不喜欢你这么做事情,它会对你说:“你不懂原理,你怎么实践呀?你怎么知道这本书不是害你或者蒙骗你的金钱财富的呀?你一定要特别小心,只有把事情弄明白了,才去做,这是最安全的。”大部分人也是这么相信这个事情的,所以,几乎所有学习与体验的过程,都变成了拼命地学了一本又一本,最后还是什么都不会。《太傻天书》强调,学习和体验是一体的,没有区别,你在学习,就是在体验,你在体验,也是在学习,它们是在同一刻完成的。如果你非要等学习完了,学会了,再体验,你只是进入时间的幻觉,你肯定什么都学不到。

  Jim:原来是这样的呀。只要不瞎想,确实读起任何一本书来应该会快得多。我原来一直以为,我之所以在读一些书的时候会一会儿就扔开了,主要是因为我怀疑那些书是不是真的对我有用,估计这也是“瞎想”的一种吧。

  Taisha:,不过,却不是一个人从一本书或者任何途径获得真正知识的阻碍。如果你不怀疑了,完全地相信一本书是真理,你就真的会克服所有阻碍去学会吗?   其实,你看看周围,想想你自己以前读书的过程,你会看到有很多人都读过各种各样的有关灵性、宗教、励志等等各种鼓励觉醒和自我探索的书籍,但是,绝大部分人都与你以前和现在的状态一样,感觉到激动,又充满疑虑,似乎说的是真理,但是又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么去做。。任何的书籍也好,理论也罢,不管一个人多么信服、多么明白那是真理,你不实践它,那些理论或者道理就不会有任何用处。   也许你会觉得,因为他们还是不够相信,只要他们足够相信了,肯定就会开始实践的。这只是大脑病毒惯用的借口罢了。你看《奇迹课程》在美国已经出版三十多年了,即使有很多人深深地相信类似《奇迹课程》这样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正确性,并彻底地被它的观念和教导所折服,他们还愿意向每一个人推荐这本书,但是他们也很少有人真的在实践中去应用。你会看到,这些人生活没有任何的改变,思想状态也没有任何的改变,他们该吵架继续吵架,该忧虑还是继续忧虑,充其量是偶尔在经历一些冲突、矛盾和不如意的时候,会想起其中的某些教导。   你看美国的那些畅销的灵性读物,包括欧普拉推荐的《活在当下》、《灵性的觉醒》、长期位居排行榜前列的《与神对话》等等,它们的命运几乎是完全一样的,有很多人读,但是,却很少有人读完,更少人去读懂,说到能在生活每一刻去实践的,就屈指可数了。其实,都不是因为书难不难或者你信不信的问题,唯一的原因是你一直没有在实践中清除你大脑的病毒,于是你不管干什么,其实都是和原来一样地继续在分离中养病毒。   《太傻天书》的大多数读者也会一样,有人只读完第一章,便止步不前了;有人全部读完,深深地信服,但却一点点都不会在生活中实践;有人尝试一会儿,过一段时间发现没有什么效果,又很快地回到过去的状态,把这本书扔进书柜的某个角落,然后在经历某些巨大的挫折和痛苦之后,才想起来,曾经有一本号称“你的最后一本书”的书,告诉过自己一些应该说是不错的答案。   记住这个要点:如果你想等你完全相信了一本书,再去实践它,你是肯定等不到那一天的,你的大脑病毒不会让你有机会完全地相信任何一本书。有时候就算你以为你完全地相信,也完全地读懂了,如果你没有开始在生活的每一刻去实践,你肯定既不相信,也没有读懂,只是换一种方式,继续去相信你大脑的病毒了。   请注意,我这样说,并没有在归咎或者批评,只是在阐述一个事实。我在阐述这个事实的时候是非常的谨慎小心,因为往往这就是大脑病毒最快乐的时候,大脑的病毒在这些时候,可以给每个人贴上标签,评判一番。而当我阐述事实的时候,同时也看到我的每个兄弟姐妹的内在的完整和无限的必然,我们是一体的,每个人之间其实没有任何区别。

  Jim: 我为什么又觉得你说的特别有道理,而且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都说通呢?真的是我大脑病毒太多,所以脑子转得太慢了?可是,如果我不想,我怎么知道我到底学到哪一步了。就好像跑马拉松,就算我不去争第一或者什么名次,我看到周围的人,看他们跑得快,跑得慢,于是也可以知道自己的程度呀。如果我看不到别人的快慢,只是自己一个人练习,我怎么知道我到底是什么水平,是应该更努力还是应该更放松呢?

  Taisha: 你真的一定要看到别人的快慢和水平,然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快慢和水平吗?这就好像你看周围人都有硕士文凭,于是你觉得是不是也要有一个MBA文凭一样,这些都是你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就算你有一个博士文凭,又能怎么样呢?你现在除了本科文凭,啥都没有,真的受到什么阻碍了吗?那些所谓真的被没有文凭或者学历或者任何资格阻碍了的人,其实都是他们自己阻碍了自己。有多少人什么文凭学历都没有,一样做得好好的,干吗你就一定要这些东西呢?你说的快慢和水平问题也是一样,本质上都是向外追逐的思维模式,你不会真的从那些外在获得任何安全感,你只会用那些与你觉得保护你的东西比较,帮助你的东西束缚你。不管是跑步快慢、学习进度,还是学历高低都是一样,没有区别。   在时间的幻觉中,每个人的过去和经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Jim,不要责备其他人的落后,也不要责备自己落后了,既不要因为懂得比别人多而高兴,也不要批评任何人懂得少。即使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对什么探索自我、探索真理的事情感兴趣,这也是很正常的。Jim,你有一些特殊的经验,已经在这个类似的问题上体验过很久,积累了很多的体验和感受,已经平衡了很多别人也许要花很长时间、很多时间,才能完成的内在的渴望,类似金钱、权力等等。有的人却只是刚刚开始体验这些东西,看起来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他们对这个世界处于真正的懵懂和未知中。你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用一样的步骤和进度,相同的体验来学习。   所以,放下比较,不要比较一本书和另一本书的难易,也不要比较自己和别人的进步和落后,这些都是你真正地学习/体验的关键。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你看《太傻十日谈》,尽管有人批评它,但是大多数人还是热切地赞扬它,它确实在留学的道路上帮助了很多人。但是,不同的人在自己的道路上学习的体验是不同的,即使从相同一本书获得的感受也是不同的。真正造成这种看似不同的其实是每个人自己,与《太傻十日谈》无关。《太傻天书》也是一样,它会帮助很多人,但是,不同的人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也会有人彻底地不喜欢它,觉得它根本都是瞎扯。这些都没关系。《太傻天书》不会去责备或者归咎别人,更不会责备和归咎自己,对自己和他人责备和归咎本身就是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一个老师怎么会一边教导,而一边违反教导呢?   你学,仅仅是因为你要在学习中成为你自己,不是因为任何其他人做或者不做任何事情,也不是因为其他人做得多或者做得少。你的外在都只是你内在思维的投射而已,你不可能真的从那里找到任何的支持或者助力的,你只会在向外的追逐中,丧失你本来的力量,这也是你为什么会感到困难或者经常放弃的核心原因了。

笔记和感悟

呼唤你内在的太傻“与我同在”,请他支持你,帮助你,向你展现真正的知识与视野

呼唤太傻与你同在:行动中的冥想。持续不断地冥想,自然就做到了。

实际上在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人都充满了小我,要想与他们沟通,首先安抚小窝,并调出他们的太傻,在与他们进行沟通。太傻不在时,对方是没有任何理智的,他是没法任何沟通的。所以真正的沟通的第一步需要先安抚他的情绪,在进行沟通。不是上来就讲道理,讲道理是没用的。

情侣之间刚刚恋爱时就是很多临在的太傻的状态,经过长时间的生活,小我越来越多,开始算计,七年之痒,最后崩盘。

你一直知道怎么做,只是你一直不相信,做这些简单的事情,就真的会有结果

这个世界是反的。修行就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简单的打坐,扒笔记,诵读等,就可以改变整个人生。

修身、齐家、治国、平台先。修身就是打坐。

但是我们的大脑病毒会跟我们说:这有用吗?

太傻不会给任何批评,无论你多少次错过太傻给你的答案,他都不会有任何意见

太傻不会通过给你压力为你提高动力,我们因为情绪导致的动力(比如有压力就有动力),这种东西是小我的。情绪导致的,打鸡血,比如恐惧、贪婪产生的动力可能很大,但都很难坚持,拿不到什么特别大的结果。

最终完成一件事,仍然要靠喜欢,喜欢是太傻才有的,是真实自我的动力。太傻是没有压力的,他只会让你觉得有意思,好玩,天天相干。

就是你自己的毅力和决心在阻碍你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难受的事情干不下去,舒服的才可以做下去。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事你没有干过,潜意识就会抵制你,产生难受的感觉。就像跑不一样,一开始跑步会很难受,当你跑的习惯了,潜意识就明白了这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慢慢就不那么难受了。

当开始时,做事用毅力、努力来克服潜意识的难受,潜意识就会让你更加难受,最后就不了了之。

所以,大部分不能成事儿的原因,绝不是功夫下到位了不成事儿,而是功夫下不到位就放弃了,所以不成事儿。

我们做事情,一定要保留潜意识给我们留下的一点点的爽感。你保持了爽感,潜意识就会支持你,给你分泌舒服的感觉,你才可以坚持下去。每次做的时候,欠着点做,没达到临界点时,也就是有点意犹未尽的时候,不做了,明天我还来。这样每天的临界点都会增加,你每天做这件事的时间会越来越长,还可以坚持下去。这事做事的底层逻辑。

没有一个是让你去“想明白”,然后再练习的。你只要做练习就够了

不知道有用还是没有用,去做就是了,做了自然就知道了。不要去想,也不要去评判。只是傻傻的做。

如果你想等一切都想清楚了,再去实践,我保证你等不到那一天,这本书就会完全忘记

你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准备齐全,全部先对。所以在未来做任何事情,在决定要不要做时,首先根据感觉判断一下,如果你判断肯定要做,就去做。如果有点纠结,抛硬币。如果做的过程中有点纠结,就再抛硬币。如此反复。当你做到一定程度,就知道真正要不要做了,知道对不对了。

人生不要因为能不能得到结果而去做事,只是因为老子开心,那就去做。

“怀疑”是你大脑病毒很喜欢用的一个招数

是一种穷人思维,受害者模式。怀疑给潜意识的传达了我是弱者的信号,我很贫瘠,我的时间很有限,我什么都没有,我很贫穷,我要用有限的时间拿最多的东西,要不然我就饿死了。

  • 要将怀疑换成我不知道。

  • 将遇事慌了换为立即深呼吸。

即使已经不再怀疑那些书说的是否是真的,但是,他们却没有丝毫实践的愿望

大脑病毒在干扰你,让你逃避。我们必须要实践,我们总想我们准备好了采取实践,这是错的。

当作事情的时候,如果发现不知道怎么做,我们需要学习。怎么学习?并不是停下手中的事情,去学习一段时间,甚至是几年。而是我停下来学一小段,初步形成脉络后,继续做,遇到问题再学一小段。

不管怎么样,要去做。

根据读书的进展而判断、比较不同人的进度

小我非常喜欢比较、评判。

呼唤你内在的太傻“与我同在”,请他支持你,帮助你,向你展现真正的知识与视野
你一直知道怎么做,只是你一直不相信,做这些简单的事情,就真的会有结果
太傻不会给任何批评,无论你多少次错过太傻给你的答案,他都不会有任何意见
根据读书的进展而判断、比较不同人的进度
就是你自己的毅力和决心在阻碍你
没有一个是让你去“想明白”,然后再练习的。你只要做练习就够了
如果你想等一切都想清楚了,再去实践,我保证你等不到那一天,这本书就会完全忘记
“怀疑”是你大脑病毒很喜欢用的一个招数
即使已经不再怀疑那些书说的是否是真的,但是,他们却没有丝毫实践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