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经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xiàn)素抱朴(pǔ),少私寡欲。
笔记
视频内容从24:00开始。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圣:道德上的标杆。圣人是与天人合一的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新,是去除了自私、自我之后的人。而社会一旦标榜崇尚圣人,就一定与凡人形成对立,人就会在两级之中摇摆,人就会朝着社会标榜的方向取走,人就丧失了原有的状态。
智: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以智(聪明、智力、智商)会带来很多歪脑筋,老百姓就会收到伤害。而现在的教育主要就是在发展人的智力,智力表现在很强的对事物的分别能力。而现在的教育则就是在智上发展,多听多闻多思考。而越早的发展智力,小孩子的混沌质朴的状态就隐没的越早,小孩子就会越来越没有童真。
我们要放弃社会上的功利性的目标以及产生的焦虑,这样你的孩子心性就会非常的稳定。这些早期教育,早期智力开发,不如不开发。
所以,理想的社会应该,绝圣弃智。故能名利百倍,你现在费尽智、费尽心机得到的利不如坐进此道获得利的百分之一。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儒家,仁义礼智信。而老子讲:只有绝仁弃义才能有孝慈。真正的孝慈是天然的、由衷的爱父母、爱孩子。而不是社会所要求的,被约束或要求的不是真正的孝慈。
行为上的约束是及其有限的,我们经常懂得很多道理,但是却难以做到。
如何绝仁弃义? —— 修道。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在打击巧利的,打击工商业。
中国未发展出资本主义,与儒道的绝巧弃利有关吗?—— 无关,与统治者有关,因为商业会影响统治者的利益与统治。
盗贼的出现是建立在巨大的差异上而出现的,而巧利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大,贫富差距拉大。而巧利又与智力有关。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xiàn)素抱朴(pǔ),少私寡欲。
这三个的表述(只是否定上的表述)对描述道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三条归属于更为根本的问题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见素抱朴,呈现原有的天然的状态,紧握没有任何加工的原本的状态。素朴就是我们要回归的本来面目上。
而达到见素抱朴的中级状态,就要通过少私寡欲过程来实现。少一些欲望、私心,从少私寡欲来做起,对私欲觉知,减少它,原理它。
怎么在生活中少私寡欲?
道友问得真好。老道给你讲个故事,有位商人卖掉了豪车豪宅,搬到小房子里住。他发现,原本担心生活质量会下降,结果反而活得更轻松自在了。
少私寡欲不是要你过苦行僧的生活,而是要学会分辨哪些是真正需要的。就像吃饭,吃到七分饱就够了,不必追求山珍海味。衣服够穿就好,不用追求名牌。
最后更新于
这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