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经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笔记

视频内容从15:00开始。


道家认为,从尧舜禹时期开始,就已经开始衰落了。而尧舜禹之前的时期的人们完全活在大道之中。儒家与道家都认为理想社会在原始社会之中。

原始社会的状态都是跟随自然所走的,没有组织管理,没有权利控制,大家都安居乐业,类似古人所说的世外桃源。而后面的社会状态则是受制于一套管理框架之中,是不自由的。一旦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越多,就需要管理,有了管理,自然就有人会从中牟利,纷争就出现了。

一旦有仁爱、忠孝等等,都是在指现代的社会,而这些对于理想社会是远远不够的。


大道废,有仁义;

仁义的出现是因为大道的废弃。自然和谐的朴的状态被破坏,仁义是大道分裂,或者说是人的二分意识出现之后才有的东西。与一片混沌和谐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了。仁义相比大道其实是一个没落的状态。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


智慧出,有大伪;

老子对智持批评态度:以智治国,国之贼;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智代表了人的智力的发展,以及自我出现后的聪明才智。而智慧则是一种肯定。

出:不仅是出现的含义,也代表出现后也会消亡。当智慧出现又消失之后,狡诈、欺诈、作伪(大伪)就出现了。聪明才智出现的同时,狡诈就出现了。所以淳朴笨笨的人,心地都比较善良。这里的出,对应上文的废。


六亲不和,有孝慈;

一个社会在提倡孝慈,是因为社会已经六亲不和。六亲指代父、母、兄、弟、妻、子。

亲子之间儒家讲究父慈子孝,夫妻之间讲夫唱妇随、男尊女卑。都有主次关系。孝慈不是真正的和。亲人之间真正的和是什么?—— 完全没有任何规则。当你感觉没有被尊敬,关系就已经有问题了。


国家昏乱,有忠臣。

在标榜国家有功臣,表明这个国家混乱的程度很高。不需要忠诚的朝廷才是对的,标榜忠臣很容易让君主听不到不同的声音。

最后更新于

这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