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经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筆記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瞭解、認識別人,懂得人性。
智:聰明、智力。
自知者:明白自己的人。
明:看見、照見、發光的因此可以看清楚的。明的狀態就是智慧洞開的狀態,類似出太陽,一切問題都可以通過智慧來解決。
爲什麽需要自知?
認識自己可以活得更好一些。
知道自己的優勢長處,避免短處,發揮長處。
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認識自己中最重要的一點又是,知道自己的價值觀,瞭解自己真正需要什麽,而不是被社會普遍的價值觀牽著鼻子走。我是誰?我要到哪兒去?我的人生的意義是什麽?
自知者明:
自知無知,認識自己就是認識自己的無知 —— 蘇格拉底。
我不知道 —— 《太傻天書》。
自知無知就是智慧,我們的知是有問題的,我們回歸到無知的狀態,我們便能謙虛、低調,人際關係也會和諧,人也會有美德,從而去探尋。
心理學的認識自己也可以認識自己,但是本質是借用別人來認識自己,并不是真正的自己去認識自己,而且心理學模型總在發生變化,其準確性也有一定的問題。其有效性有限。
知人靠自己的認知水平、理智、理性 —— 人的智力。
自知靠觀自知 —— 明,認識到無我、無常。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戰勝別人説明你有力量,能力。你是有力者,而不是强者。真正的强者是自勝者,是戰勝自己。
針對自我,挑戰自我,比如嫉妒、攀比、恐懼,戰勝這些也是強。而這些都有一個根本,也就是“自我”。
知足者富。
知足的人才是富,并不是占有很多的東西。你如果是一個不知滿足的狀態,無論擁有多少,仍是貧。
最高的富,即是無欲。而這種人生便是淡泊的人生,也是清福。
強行者有志。
志:志向、志願,人生目標。
强行者:强有力的踐行者。
有遠大的理想目標,才能將力量匯聚到一處(比如發願),才能擁有强有力的行動力。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所:居所
最后更新于
这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