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分离的世界

原文

Taisha:好了,总算你算是不再相信你大脑有认知能力了,而你一直所说的怀疑的本质,其实也就是,你在大脑预设体系的监狱下,对外在新事物的抵抗,你对所有将要突破你监狱的事情都会怀疑,这是无一例外的。但是《太傻天书》却要教导你一个终极的怀疑——怀疑自己的大脑,只有这个怀疑,才是能突破你大脑监狱的。这个怀疑也是《太傻十日谈》里面说的怀疑。怀疑,不是怀疑一切,而是,对究竟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真实与虚幻的根本的判断方式的反思

我们现在进一步深入看看,你大脑里面的那些预设体系的本质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很清楚,只要你稍微分析一下就会看到,那些预设体系都是基于各种好坏对错,大小多少的分离的价值判断体系,如果没有那些分离的判断,大脑的预设体系是无法存在的,因此,所有的预设体系的本质都是基于分离的思维模式。而我们从第一次谈话就开始说,基于分离的思维模式,不是你所的说的小小矛盾的问题,而是一切矛盾、痛苦和问题的根源

我们首先清晰地定义一下“分离”。所有关于事物区别的带有情感的认知都是分离的认知。好坏,对错,多少,大小,有无,光明与黑暗,善良与邪恶。

这个世界是在分离下运作的,分离是无处不在的,而这个世界也一直不断地强化和加固着这些关于分离的概念。Jim,试着想一想,你哪一刻,不是在好坏、对错、多少、大小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思考的呢?这个世界哪一刻不再教导你这个更好、那个更美;这个更需要、那个会伤害你;这个你要小心、那个会对你更好等等。有吗?

Jim:好像真的没有,广告、电影、故事,确实时时刻刻都在说这些事情,更不用说那些矛盾、冲突和竞争了。但是,没有分离,世界怎么运作呀?难道我们都不发展科技,不推进教育,不争取更好的生活了吗?

Taisha:别着急,我们不会一下子到没有分离世界如何运作的结论的,我们首先看清楚,这个世界是怎么深入地被分离控制。否则你以后会轻易地解决一个分离,又进入一个新的分离。记住,分离是大脑病毒的养料,你只有彻底地清除分离,你才能清除你的大脑病毒。

你不再相信大脑有认知能力,理解大脑只是一个接收和投射工具,你能看到这个世界和你的大脑的思维模式的本质都是分离,你能理解大脑很可能从头就错得很厉害,这个已经是很好的基础了。对外在现实的真实规律的认知,是你真正分辨虚幻和真实的基础。如果你一直相信,大脑有认知能力,也相信预设的体系没有什么问题,你是不可能完全破除这个分离世界的幻觉的。

就好像刚开始谈话的时候的你,Jim,你坚定地相信你的大脑有判断真实和虚幻的能力,但是,实际的现实过程,你的大脑只是在根据已经有的分离的观念在选择性地相信和选择性地行动,并不是理性的过程。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大脑的所有的预设观念,都是关于分离的观念,大脑不可能认识任何不分离的事物特性。

我们可以更深入观察你的生活,你会看到,你虽然对红绿灯的区别没有什么情感,对山的高矮没有什么倾向,但是,每个人毫无疑问地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对差别和不同的依赖和情绪判断。但是,只要是差别就是幻觉,都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对差别的幻觉和追求,和这种自找的麻烦无处不在的。我们可以随手举出无数这样的例子。

Jim:无处不在吗?那你就以面前这瓶水举例子吧。

Taisha:行,就以这瓶随处可见的水来说吧。你看这瓶矿泉水上面写着:“矿物质水,多一点,好一点。”这就是分离,本质上,水就是水,为何需要多一点矿物质,就会好呢?本来一瓶纯净的水,只要0.5元,但是所谓的“多一点,好一点”以后,就可以多卖50%的价格,这“多一点”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Jim:可是科学研究说,水中添加矿物质,确实有益健康。这没有什么错的呀?

Taisha:我并没有批判对错,只是指出一个事实,这个世界是依赖分离运作的,大众思维就是喜欢多,不喜欢少;喜欢你说的健康,不喜欢你说的疾病;喜欢对自己有用的,不喜欢对自己有害的。觉得连简单的一瓶水,都要多一点,就会好一点。类似的,长得美一点,就好一点;学历高一点,就好一点;收入多一点,就好一点;房子贵一点,就好一点;社会更公正一点,就会好一点。这些思维模式,都是在现实的差别上附加了情绪和价值判断的思维体系。

而我们分析的核心,并不是差别不存在,确实有这种水比另外一种水多一点什么或者少一点什么,但是,这真的会像你说得好一点或者坏一点吗?

Jim:应该没有很大问题吧。虽然我理解,不是学历高就一定有知识,也不是长得美,就一定是合适你的朋友,但是,这个体系普遍还是有效的吧。从分析统计数据来说,确实学历高,素质就高呀,而水里面多加一些矿物质,确实是对身体有好处的,这些都是科学证明过的。

Taisha:我们还是从这瓶水来说。首先是因为你的大脑被世界的惯用的这种思维模式洗脑以后,真的认为多一些,就会好一些。所以,你确实会在面对两瓶水的时候,选择多一些东西的那种水。水的生产机构也会因此而设计那种多一些的水。即使你不在水的问题上选择,你肯定会在很多其他问题上,美丑呀,贵贱呀,贫富呀,等等问题上有自己的倾向,而这个世界也在依赖这种倾向运作,并不断地强化这种倾向。最后这些倾向整体看来是如此的真实。

但是,如果一个事情是真实的,就不会有矛盾,也可以经得起任何的挑战,人也不会遇到任何困惑,就好像这瓶矿泉水,确实多一点。但是,你知道,有很多人,拒绝喝添加矿物质的水,认为那有害身体,永远只喝天然水或者纯净蒸馏水。这个多一点如果是真实的好,为何会又被认为不好呢?

Jim:好吧,确实有这种说法说矿物质添加不自然,是工业原料的添加,其中可能带有很多附加的工业有害物质之类的。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吧,一瓶水,不会是世界的毁灭者吧?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和喜好的权利吧。

Taisha:确实你可以选择,但是,《太傻天书》说,一旦你开始选择,你就在给自己构建一个牢笼。在这瓶水身上,你就可以看见,人类无处不在的矛盾和争论,小到一个小小忧虑和判断,大到一场可以毁灭地球的战争,难道不都来自于分离,然后判断好坏的思维模式吗?

既然你很想知道希特勒到底是不是坏人,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个世界上公认的最大的坏人,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坏吧

虽然你不会在意水里面有没有多一点的东西的问题,但是,为什么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人会认为自己是世界的精英,而犹太人是世界的垃圾呢?这种给人分级的模式,和你在水里多加一点就是好的模式真的有区别吗?

同样的问题,在黑人、白人和黄种人之间,你觉得到底人皮肤上的色素,哪种成分多一点会更高级、更好呢?

Jim:嗯,我承认,种族主义是很大的偏见和世界矛盾的起源,人和人确实不应该用肤色和种族来进行判断。这个问题世界已经认识到了,并一直在解决呢。这确实是分离的思维模式的恶果。可是,这并不能说,分离造成所有问题吧。一瓶水多一点健康元素,会造成问题吗?

Taisha:如果没有问题,怎么会出现争论和选择的问题呢?记住《太傻天书》中说的,合一中无需选择。一旦选择,必然分离,并因为分离而矛盾

所有矛盾的本质,就是人们大脑追求不同的基础的思维方法。你也许觉得这个世界已经摆脱种族主义了,其实我看到的是,种族主义的核心思维模式根本没有转变。这不是少数所谓的极端分子的事情,而是每个人大脑的思维模式的一个部分,如果你不警觉它,清除它,它必然在未来操纵你的生活。

例如:我们看看中国小学课本都会毫无疑问地这样写: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中华民族是公认的全世界最智慧和聪明的民族。

我们深入分析一下这句话,你也许觉得并没有什么问题,那么我们反思一下,请问哪个民族是渺小的民族,没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哪个民族公认是世界最愚蠢和最傻的民族呢?你看,只要做一个简单的反义词练习,每一个看似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分离的思维,就会显得漏洞百出。

Jim:我无话可说了。这种教育确实是有问题的。

Taisha:但是,我们需要看到,大脑病毒是多么的喜爱分离,并认为分离是所有的快乐和美好体验的来源。很多人在读到小学课本的这种分离的描述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感受到美好,但是,这种美好背后,难道不是种族主义的根源吗?当年德国、日本发动战争的理由难道不是自己的种族比其他种族更加智慧,理所当然应该统治世界吗?

同样,当你买到了一条漂亮的领带的时候,当你新换了一个更时尚的皮包的时候,当你用上一个更高级的手机的时候,在各种各样你感到美好感觉的时候,其实你都在进入分离,而这些分离,无一不是你未来困惑和矛盾的根源。你很快就会看到别人有更高级的房子、更高级的车子、更高的文凭、更强的背景、更广的人脉,你在进入一些分离的快感的时候,也会一样地进入其他的分离的恐惧中,而这些无所不在的分离,就是一切矛盾的根源。

你仔细观察你周围人和你自己生活中经历的那些痛苦,哪一个不是由于首先追逐分离,然后要么得不到而一直期待,要么得到了又怕失去而一直恐惧造成的呢?但是,你反思一下这些矛盾起源的分离,那些分离真的有意义吗?当你曾经为学历而迷茫的时候,你所追求的学历真的有你想象的那种意义吗?

Jim:好吧,我承认,国家主义、民族主义、追求财富、学历之类的都是幻觉,而且这种幻觉确实可以制造悲剧和战争。那些认为一个国家、群体、机构比另外一个国家、群体、机构优秀的思考方式肯定是有害的,也确实是世界矛盾和战争的根源。但是,我还是觉得,追求健康食品并不是什么错误的事情。你不能因为有国家主义,而不让在水里添加健康元素吧。

Taisha:我并没有说追求你说的“健康食品”或者添加元素错了,只是指出,所有的分离的追逐,都是在幻觉中自找麻烦,然后造就了你所有的痛苦。

我们既然说,所有的痛苦,其实都来自于分离,当然也包含你谈到健康食品的领域,或者任何一个其他领域。你知道这个世界最大的疾病是什么吗?它们就是由于你说的健康食品思维模式造成的。

Jim:你说癌症吗?它们怎么会由于健康食品造成的呢?

Taisha:癌症的本质的起因是人内在的矛盾和愤怒,虽然,这也是很大的问题,但并不是统计学上最普遍的问题。现代人类最大的疾病是肥胖,癌症比起来只是小问题。你知道这个世界每年要花多少钱治疗肥胖问题,比在癌症上的费用多多少倍吗?而这个世界你觉得为什么会有肥胖问题呢?

Jim:因为吃得太多呗。不加控制的饮食,加上不锻炼,自然会变胖,这个确实是世界最大的疾病,几乎一半人都有吧。

Taisha问题不是在吃太多,而是在人们相信,吃多一点,会更好,只要加了健康元素,就是好东西。这个世界将脂肪认为是恶魔,却将糖认为是有益健康的,还认为各种微量元素、有益物质都会对人好。于是,这个里面要添加一些糖,那个里面要添加一些纤维素,还要有维生素、矿物质,似乎什么都对身体健康有好处。

于是人们今天要喝石榴汁,明天又觉得其实西红柿汁抗氧化,过几天又觉得花青素能更加美容。一个人在每一次吃饭,都在琢磨,吃什么更好、更营养、更健康、更划算、更经济……你可以在每一个食品上看到这样“多一点就好一点”的思维模式。但是,和所有的分离思维一样,这都是被反复洗脑后的、某种完全中毒的、几乎可以算心理疾病的心理变态。当然,没有人会承认,喝水要加矿物质是心理变态,但是,这却是事实。对分离执着的最终结果,都会导致心理的变态。

可是,这个世界真的因为多一点就好一点了吗?100年前,食品工业没有发展以前,这个世界肯定比现在健康得多吧。如果你认为人的大脑对健康食品的思维方法总是要多一点没问题,你怎么面对这个世界普遍的肥胖问题呀?你想想,就连一瓶水都要多一点,这个世界能不变成一个大胖子吗?

如果一个人,类似墨西哥的一个土著居民,一辈子就只吃玉米和一些水果、肉类,他从来没有补充过任何健康元素,他的健康真的比现代人差吗?其实你完全知道答案,土著居民患病和肥胖的几率比任何一个现代城市人都少得多。既然如此,明明不用多一点不会有任何问题,多一点反而问题重重,这难道不是,分离的追逐只会自找麻烦并造就痛苦的现实展示吗?由于一些心理原因而不断给自己找麻烦,还自我陶醉,这不是心理变态是什么呢?

注意,心理变态不是指少数极端的人,而是指几乎所有在分离幻觉中陶醉的人,当你看每个人不是在琢磨吃这个,就是在琢磨买那个;不是在琢磨这个好,就是在琢磨那个坏的时候,难道这不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理变态吗?

Jim:好吧,在食品问题上,人类是够变态的。分离的追逐,确实造就痛苦,我自己其实有更深刻的感受。我虽然觉得我在吃东西上没有多么心理变态,不过似乎也不小,我觉得我自己最大的变态,是在买一些东西的时候,诸如汽车、手机、笔记本呀。我一直在买车的问题上纠结,比较了一辆又一辆车,花了无数的时间,做似乎最正确的选择,但是买回来之后,我确实满足了一会儿,但是,马上又有新的更好的车出来了。可是何必浪费那么多时间呢,汽车就是汽车,车和车之间真的有那么大的区别吗?它们的功能其实就是把你从家送到公司,然后从公司送回家,地铁、出租车甚至自行车都是一样的,之后我特别反省了一阵,下决心,再也不琢磨买车的事情了。

Taisha:可是你就算不琢磨买车的事情,你还是琢磨其他的分离的事情。我们还是来谈你最熟悉的领域吧。你做股票投资这么多年,你买过那么多股票,肯定特别清楚,各种股票的各种分析模式,这个数据、那个饼图、这个方差、那个规律等等。这些都是在股票与股票中寻找区别。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能发现规律,并赢得胜利。你做了这么多年投资,真的觉得有差别吗?

Jim:你真说到我伤心的地方了,这是我的专业,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研究各个体系的差异,理解各种理论、各种投资方法、投资结构和金融产品的规律,最后却发现其实自己什么都不懂。不仅仅我什么都不懂,其实每一个专家也都一样,这个领域实在太大太复杂,不是什么做期货几十年就能游刃有余的。往往越资深的投资人士,越清楚地知道,最佳的投资就是什么都不投资。但是,这个就算你和大家说,其实也没用,所有人都觉得,投资专家比一般人肯定懂得多,他们都期待着你给他们金子一般的建议,让他们能大赚一笔。可是,其实越是专家,越知道自己其实什么都不知道。

Taisha: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吗?这是分离世界的必然,分离是没有穷尽的,看起来股票越来越多,投资工具越来越多,投资理论越来越多,但是这些都只是越来越复杂和越来越矛盾重重。分离的世界唯一的结局,就是崩溃,就好像股市总是隔一段时间崩溃一次一样。你在分离中,是不可能找到快乐的,就好像一旦你进入这个领域,当你为一次投资成功而欣喜时,你事实上也种下了对下一次亏损的恐慌。你看似在努力获得更多,更多就更好,其实,和人们在饮食上的变态心理是一样的,投入越多的时候,你陷入得也越深,而你也更深重地进入这场必然的悲剧

更关键的问题,分离不仅仅是个人生活的问题,当大众都陷入一个分离的追逐的幻觉的时候,他们不只是在自己生活中制造矛盾和困难,更整体造就了一个信仰分离和追逐各种好坏对错的大众思维模式。而那些在这个世界不断酝酿和积累的内在矛盾,国家矛盾、社会矛盾、战争,包括各种自然灾害,都是来自于每个人那种觉得无关紧要的“多一点,就好一点”的思维模式,而世界也是在这种根本的分离的力量下,走向内在更大的分离和未来最终的崩溃。以后我们在谈世界和社会的内在动力的时候,我们会更深入地涉及这个问题。

而离开这场痛苦的方式很简单,不要再相信大脑病毒最喜爱的变态的思维方式,放下你的选择,体验那种合一的快乐和平静。当你不再追逐分离的时候,你将会真正地体验到内在的平静。

注释

ts-c2-s4-1

怀疑的本质,其实也就是,你在大脑预设体系的监狱下,对外在新事物的抵抗,你对所有将要突破你监狱的事情都会怀疑,这是无一例外的

我时常感觉自己不自由,这种不自由,就是来自于大脑预设的体系。对待任何的事情都有一个好和坏的标准,当事情的预期不符合我脑中的标准的时候,痛苦就产生了。

而好与坏只是分离的幻觉,事情本身就放在那里,好坏只是自己主观的判断,并不是真是的。

其次,大脑病毒会不断的增加这个牢笼的坚固程度,以防止你从牢笼之后挣脱。而他的主要武器就是怀疑:怀疑任何一切不在你大脑体系中的事情。一般年纪越大,接触的事情与环境越少,人越容易固执,这正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病毒不断加固这个牢笼的原因。当牢笼足够坚固的时候,处在牢笼中的人根本无法觉察到牢笼本身,也就更难的做出改变。

ts-c2-s4-2

怀疑,不是怀疑一切,而是,对究竟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真实与虚幻的根本的判断方式的反思。

所以,日常中的随时随地的觉察,是解脱痛苦的最重要的最有效的途径。而这种觉察,更主要的就是觉察自己的念头,也就是观自己的念头,将自己和自己的大脑中的念头分开。

当念头产生时,就要利用内心觉察念头的虚假性,反思念头本身。

什么是虚幻?主观的认知、情绪。那什么是真实:没有情绪,不是主观,不是基于我的,趋利避害的选择,就是真实的。

ts-c2-s4-3

基于分离的思维模式,不是你所的说的小小矛盾的问题,而是一切矛盾、痛苦和问题的根源。

让我想起了最近找房子出现的纠结心理,可以完美的诠释为什么是分离的思维模式造就了痛苦的根源:

  1. 筛选附近的小区,陷入了举例远近、价格高低、要不要换小区,陷入纠结。

  2. 看房的时候,有两套,一套空间大,一套装修较好,陷入纠结。

  3. 租了装修好的,给自己的理由是希望环境好的,对自己的心态也好。但是看了看两边的照片,感觉太小了,还贵了。

  4. 而住进去后,实际感觉还不错。

如果我只有一个标准,实际上并不会产生纠结,当我们急要又要的时候,就会产生纠结。又想大,又想装修好,又想便宜,就会陷入纠结之中。

我们追求好的、快乐的时候,痛苦的一面面就会随之而来。始终要记住,阳光和阴影是同时存在的。

ts-c2-s4-4

你的大脑只是在根据已经有的分离的观念在选择性地相信和选择性地行动,并不是理性的过程

大脑已经有了好坏对错的预设观念,一切的思维以及感情,皆是起源这套预设观念之中。比如:

  1. 社会中的成功的观念、择偶观念。择偶时会想,他的学历太低了,我觉得我们不合适。

  2. 越多越好的贪求观念,我们总想着吃的更营养一些,吃的更好更美味一些,确忘记自己的脾胃的承受能力。

这些观念都来自于身边的环境时时刻刻对自己的洗脑,但是这些观念并不一定是善于自己的。

ts-c2-s4-5

每个人毫无疑问地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对差别和不同的依赖和情绪判断。但是,只要是差别就是幻觉,都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对差别的幻觉和追求,和这种自找的麻烦无处不在的。

差别本身只是客观的存在的自然状态,就像这瓶水与那瓶水的差异,或者是你和他人的不同,这些本无意义。但是,大脑病毒会为这些差别附加更好或更差的情感判断,这才是真正的幻觉源头。而实际本无好坏,只有当你赋予其“必须遵守”或“令人烦躁”的情绪时,才创造了痛苦。真正的自由,是看见差别而不执着于比较,就像太傻始终安住在无区别的当下。

ts-c2-s4-6

一旦你开始选择,你就在给自己构建一个牢笼。

选择的前提 —— 分离。分离的产生往往是我们对差别附加了情感,而这些情感又是我们预设观念所设置的,所以选择会让我们感觉不自由。

你会面对馒头和面条难以选择吗?你不会正是因为,你对面条和馒头没有产生区别心。

ts-c2-s4-7

这个世界上公认的最大的坏人,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坏吧。

没有好与坏,只有善与不善,也就是利于我、不利于我。就像希特勒一样,他也是人民选举出来的领导,也是做着利于人民的事情,即使不是利于人民,有些暴君也是做着利于自己的事情。

其次,善、不善,也与时间有关,有些事情短期对自己有害,但是长期则对自己有益。

做事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利他就是一种短期有害,长远的有益的行为。举例:当你真心对待身边的人,对别人好,当别人有个赚钱的机会,就会优先想到你。

ts-c2-s4-8

合一中无需选择。一旦选择,必然分离,并因为分离而矛盾。

选择本身才是分离的起点​,​一旦你做出"这个更好"或"那个更糟"的选择(比如认为"多一点矿物质的水更健康"),你就已经主动强化了"好/坏""多/少"的分离概念。选择行为本身必然依赖预设的差异标准,而这种标准正是大脑病毒制造的幻觉牢笼。

分离并非先于选择存在,而是选择行为持续​​喂养​​分离思维。当你选择喝某种"高端水"时,这个动作背后是对普通水的隐性贬低;当你选择追求某个伴侣时,这个选择已经暗含对其他可能性的排斥。"合一中无需选择",因为真正的合一状态(比如纯粹地爱一个人而不比较)根本不会产生"哪个更好"的念头。那些看似被迫的选择(比如"必须选A或B"),本质上是你过去无数选择累积的分离惯性在推动。

所以不是分离导致选择,而是​​每次选择都在雕刻新的分离边界​​——就像用水瓶上的"多一点"标签,把原本无差别的液体变成了等级化的商品。要终结这个循环,唯有觉察选择背后的分离动机。

那纠结,不知道如何选择是怎么回事?

纠结与不知如何选择,本质上是你的大脑病毒在玩“分离游戏”——它不断抛出“这个更好”“那个更糟”的幻觉标签,让你困在比较的漩涡里。所有选择困境都源于对“正确答案”的执着,而真相是​​选择本身就会强化分离​​。当你纠结买哪支牙膏时,看似在权衡功能,实则是大脑在强化“我需要完美选择”的焦虑;当你犹豫是否接受一份工作时,表面在评估利弊,实际是被“必须做出最优决策”的恐惧绑架。

太傻会提醒你:​​“你根本没有选择,只是在做该做的事”​​。就像流水不会纠结流向,你只需放下“必须选对”的执念。那些让你焦虑的选项,本质上都是幻觉中的“不同”,而合一的视角下,它们并无区别。下次纠结时,观察自己脑海中蹦出的比较念头——那正是病毒在索要你的注意力。只需轻轻一笑:“好吧,随便哪个都行”,然后让内在的平静指引你,就像太傻从不计算,却总能做出最轻松的选择。

ts-c2-s4-9

你仔细观察你周围人和你自己生活中经历的那些痛苦,哪一个不是由于首先追逐分离,然后要么得不到而一直期待,要么得到了又怕失去而一直恐惧造成的呢?但是,你反思一下这些矛盾起源的分离,那些分离真的有意义吗?当你曾经为学历而迷茫的时候,你所追求的学历真的有你想象的那种意义吗?

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上,这种情况显得尤其的明显。人总是在不停的在追逐。

ts-c2-s4-10

问题不是在吃太多,而是在人们相信,吃多一点,会更好,只要加了健康元素,就是好东西。

  1. 吃太多是过度的超出实际需求的行为。

  2. 吃多一点会更好,是受欲望驱使的一种恐惧和贪婪,总觉得不够,需要更多才能满足,才能安全。

  3. 只要加了健康元素,就是好东西:人们总是为了自己过度的欲望找借口。

很多人为了身体注重饮食,是对身体健康的一种贪念和执着,这种执着会让他们看不清自己实际的需要。这仍然是大脑病毒的一种追逐,只是他换了一层精致的包装。

如果你的驱动力一直是受欲望驱使的,你是很难得到自己想要的,也不会解脱的。真正的健康饮食是什么?我吃什么都可以,对我来说没有区别,我对没事没有什么欲望,吃一些简单的粗茶淡饭就可以了。而不是说我为了健康,每天坚持吃粗茶淡饭。

ts-c2-s4-11

分离是没有穷尽的,看起来股票越来越多,投资工具越来越多,投资理论越来越多,但是这些都只是越来越复杂和越来越矛盾重重。分离的世界唯一的结局,就是崩溃,就好像股市总是隔一段时间崩溃一次一样。你在分离中,是不可能找到快乐的,就好像一旦你进入这个领域,当你为一次投资成功而欣喜时,你事实上也种下了对下一次亏损的恐慌。你看似在努力获得更多,更多就更好,其实,和人们在饮食上的变态心理是一样的,投入越多的时候,你陷入得也越深,而你也更深重地进入这场必然的悲剧

分离必然会引发追逐,你只会不断的继续追踪一个又一个分离的目标,直到生命的尽头。你获得了一些,就一定会失去另一些。

突破分离有两层境界

  1. 第一层:实际客观的分析矿泉水矿物质,自然知道如何选择。充分了解下,自然知道如何选择,比如毒药和补药。

  2. 第二层:实际并不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就不要选择,哪个都行。不要纠结。

充分了解不存在分离,不选择也没有分离。

你带着各种情绪选择,就是分离。就算你根据趋利避害,选择了利于自己的东西,但是这种选择是基于一种对不利自己的恐惧,这种恐惧以及潜意识暗示可能对自己的伤害更大。

分离就会产生好和坏,总追求快乐,痛苦就会随之而来。而真正的则是幸福、平静。

为什么追求反而要放下,放下是一种让潜意识觉得你富足的方式。而让潜意识感觉富足的方式,有无数种,不仅仅是放下。

最后更新于

这有帮助吗?